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最为杰出的非裔黑人美国女作家,她在1993年时因其备受瞩目的创作才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得到诺贝尔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都致力于展现黑人及黑人社区生活,为美国黑人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成为人们了解黑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于1970年问世,作者在这部小说里以她独有的方式用一个黑人小女孩作故事主角,讲述的是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叫做皮克拉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皮克拉的生活在一个冷漠的社区中,她的同学也经常取笑她,就连她的父母也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她。皮克拉错误的认为自己不幸的源泉就是因为自己是丑陋的黑人女孩,所以她希望自己能有双白人那样蓝色的眼睛。这样大家就都会变的喜欢她,她也因此能获得幸福。然而,皮克拉却遭遇了生父的强暴,最后堕入疯狂之中。本文将使用小说修辞理论来分析《最蓝的眼睛》。从最先写出修辞学的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的修辞学从古希腊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现在修辞学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然而韦恩.布斯在1961年出版的《小说修辞学》是修辞学发展的转折点。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标志着修辞研究中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半个多世纪以后,李建军的《小说修辞理论研究》出版了。《小说修辞理论研究》较为细致的总结了以布斯为代表的小说修辞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并指出了布斯理论的不足和局限之处。在大量的批评研究中,虽然有很多批评家注意到了《最蓝的眼睛》中的修辞技巧,但是很少有对此小说的小说修辞手法进行专门研究的。至少目前在中国,还没有批评家依据小说修辞理论来研究《最蓝的眼睛》中的修辞技巧的。本文将结合小说修辞理论来分析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主要借助李建军小说修辞理论中的宏观修辞和微观修辞这两个范畴来进行研究。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概括介绍了托尼.莫里森和她的文学成就,小说的背景知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框架。第二章简要回顾了小说修辞学和《最蓝的眼睛》的研究现状。第三章为全篇论文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从宏观修辞和微观修辞这两个角度分析了《最蓝的眼睛》,在宏观修辞中通过视点控制、小说的结构、小说的语言等叙事层面的技巧来进行讨论,微观修辞学则是通过小说中主要的修辞格来进行研究,其中视点控制这一修辞技巧将被着重分析。第五章为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