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和门槛效应——基于非对称异质性视角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lov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但同时区域发展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在当今国际上,经济发展问题集中表现为区域间经济的不均衡发展。过去四十年,中国优先在东部地区成立各个经济特区,形成诸多经济圈,各种经济资源向东部地区集聚,使得区域间的差距日益扩大,中国政府政策支持带来的经济发展优势随着区域差异的扩大而日趋式微。同时,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因此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
  根据Demurger(2001)的观点,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方式,即给予中西部地区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另一种是间接方式,引导地区间的要素流动,通过这种溢出效应来带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要素配置、产业耦合、价值链跃升等方面差异较大,如何弥补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不同而导致的经济发展约束,本文认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有助于省际之间以及本省与外界的交流,既可以通过投资直接促进本省的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其他省份的经济增长对本省的溢出效应来间接地促进本省的经济增长(Charles et al.,2006)。交通基础设施通过改变不同区域间的可达性引起区域之间的时空收缩,降低运输成本、商务成本,增强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经济的集聚、扩散、辐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融合(丁胜仁,谢永利,2009)。
  除了直接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本文还借鉴Ottavianao线性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做法,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纳入线性新经济地理模型,更注重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的空间非对称性和种类非对称性,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经济效益,探究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路径及对应的政策措施。这一研究范式更能准确把握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论证了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搞发展存在种类非对称和空间非对称影响。利用1998-2016年数据建立包含各个具体核心解释变量在内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不同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同一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的种类非对称性;进一步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分别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同一交通基础设施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空间非对称性。最后,建立门槛效应模型,用于研究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会随着交通运输方式运营规模的变化而具有门限特征,同一交通基础设施在不同区域的门槛效应的差异性和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在同一区域门槛效应的差异性。
  全样本下,普通面板回归模型说明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确实存在显著影响,且铁路、公路、内河航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铁路、公路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内河航道对经济的影响不稳定。空间模型结果显示铁路、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内河航道的溢出效应不显著。从不同交通基础设施来看,普通面板回归下,公路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最显著,铁路次之;在空间模型下,铁路对经济发展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显著,公路次之,交通基础设施的这种影响呈现显著的种类非对称性和空间非对称性的双元异质性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规模报酬特征,除不考虑空间效应下的铁路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特征,其余不管是在空间效应下还是非空间效应下都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特征,说明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应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在相匹配的规模。从地区来看,普通面板回归模型下,三大交通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最显著,在三大交通基础设施中,公路对东中西部经济的促进作用最显著,铁路次之;在空间模型下,三大交通基础设施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正向空间溢出作用最显著,在三大交通基础设施中,铁路对东中西部的空间溢出效应最显著,公路次之,内河航道作用方向不稳定且不显著。
  从门槛回归结果来看,特定水平下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锁定”效应。铁路、公路对东部地区经济的影响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规模越大促进作用越大,但内河航道呈负向影响且不显著;铁路只在第三阶段才对中部经济发展起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公路对其始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内河航道影响不显著;铁路、内河航道对西部地区经济的正向影响呈显著下降趋势,公路先下降后上升。说明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其建设规模应与经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盲目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主要针对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状况、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在土壤仓储中引入无线通讯技术,可以实现对众多土壤样品的盘点、查询、定位、快速导航等功能,大幅提高土壤样品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由于其可以实现无接触快速扫描识别,同时具备较大的信息容量、高效的传输效率以及相当高的数据安全性,因此在现代库存管理中应用广泛。然而,RFID系统工作环境通常比较复杂,工作环境中的物体会影响RFID系统的天线性能,甚至导致标签无法被正常读取。在土壤样品库的建设中通过密集架将众多土壤样品瓶进行有序摆放
齿轮泵结构简单、便携耐用,被广泛应用于液压系统中。随着工业的需要,微小型低压齿轮泵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逐渐成为齿轮泵的新型发展趋势。本文以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外啮合微型齿轮泵为对象,以低压下提高微型齿轮泵流量脉动率和稳定性为目的,利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对微型齿轮泵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分析,探究齿轮顶隙、齿轮齿数、工作环境压力、齿轮转速等几何参数和工艺参数对微型齿轮泵流量和精度的影响规律,并指导设计微型齿轮泵及其流量、压力检测装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概述了齿轮泵的基
随着市场对产品多样化和定制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要求,开始使用多品种混流生产的方式来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混合流水线可以通过对生产资源的调配,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多种工艺相近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把混合流水线作为非常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为了保证混合流水线正常运行,对各个工位进行准时化的物料补给是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是混合流水线上各个工位的物料需求会随着产品类型的变化而变化,这提升了混合流水线的物料准时化供应的难度。采用人工大批量、小批次的配送方式,可能会造成线边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工厂开始大量使用无人运输自动导引小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AGV)小车进行物料运输。传统的AGV小车整车供电是通过蓄电池供给的,而采用蓄电池供电方式存在供电时间短,电池需定期更换和对环境有污染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AGV小车供电方式,即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PowerTransfer,IPT)技术。该供电方式采用磁耦合谐振原理,原边发电侧和副边取电侧不需要通过直接的电气接触,通过采用
迄今我国高端片梭织机的关键核心部件(扭轴投梭装置)由瑞士苏尔寿(Sulzer)公司垄断,而国产替代产品因受材料限制其寿命仅为进口产品的30%左右,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该织机受机械式扭轴投梭原理限制、因材料性能、机械摩擦等因素制约,其核心指标的引纬速度已达极限,最高投梭初速度为35米/秒,而扭轴变形能量转换率最高只能达到18.4%,能耗高、编织效率低。如果在现有原理上大幅度提升织机核心指标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本课题提出“电磁投梭与磁悬浮引纬”设想,从原理上替换扭轴投梭方式,利用“磁悬浮引纬驱动方式”替换现有导
车身轻量化是汽车节能减排有效手段,对车身板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会加剧噪声辐射,影响乘坐人员舒适性。故既要满足板结构轻量化设计,又要降低板结构噪声辐射是一对矛盾问题。因此,本文研究多层复合板结构的声学特性,设计轻量化,高强度和具有优异声学性能的板结构,从而降低板结构噪声辐射,对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复合板结构具有优良的力学和声学性能,已经广泛应用在工程中。针对目前复合板结构形式单一以及质量轻、刚度大,其声学特性还不能满足工程应用的声学要求。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粘弹性支撑阻尼夹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从农村流向城镇,2019年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人口数量已超过1.74亿人,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农民工从农业向工业转移,一方面满足了城市工业部门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减少了农业人口,提高了农业部门人均土地,从而能够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打破二元经济。但是,我国农民工的转移并不是永久性转移,大部分农民工在打完工后,又会像候鸟一样返回农村。这样的非永久性转移会阻
自1978年以来市场导向型的经济体制改革促使我国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FDI)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在2014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国。FDI的大规模进入,不但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资金限制困境,带动了我国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而且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化进程。然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开始逐步加大环境规制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规制政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这种发展体现在住房成交量的急速增长与住房价格的猛烈提升。与此同时,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过热这一现象,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又好又快发展,近十几年来,中国实施了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限购政策。在此形势下,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对于限购政策的制定与使用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2017年起,各地兴起的人才落户政策,以吸收各地的人才为目的,放开了人才的落户门槛。在这种情形下,实施限购政策的城市将受到了人才落户政策的冲击。在此冲击下,房地产市场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