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和传统右心室起搏(Right ventricular pacing,RVP)对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建库到2018年12月30日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和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维普期刊资源中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希氏束起搏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制定数据提取表格,提取相关数据包括HBP和RVP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起搏阈值、二尖瓣反流指数、心室收缩不同步性和QRS波时限等,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的分析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结果:(1)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中文2篇和英文8篇;发表时间:2006~2018年期间;共含有1142例行永久起搏器患者,其中男性651例。(2)定量分析结果如下:(1)对纳入的9篇文献分析,与RVP组相比,HBP组中显著提高了LVEF(WMD=5.7%,95%CI:4.5%-6.3%),异质性较小(I~2=17%),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001)。(2)对纳入的3篇文献分析,与RVP组相比,HBP组的NYHA分级更低(WMD=-0.8,95%CI:-1.0--0.6),无异质性(I~2=0%),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001)。(3)对纳入的3篇文献分析,与RVP组相比,HBP组减少了心室的不同步收缩(SMD=-0.6,95%CI:-1.0--0.3),无异质性(I~2=0%),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05)。(4)对纳入的4篇文献分析,与RVP组相比,HBP组中明显减少了二尖瓣反流的发生(SMD=-0.8,95%CI:-1.1--0.4),无异质性(I~2=0%),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01)。(5)对纳入的9篇文献分析,与RVP组相比,HBP组中QRS波明显变窄(WMD=-39.6 ms,95%CI:-51.9--27.3 ms),异质性较大(I~2=95%),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001)。异质性较大考虑可能与患者的纳入指征(本meta分析只要行永久性起搏术患者即可纳入)有关,经分析,剔除有房颤患者组的研究后,I~2=0%,原因可能是房颤患者心电图QRS波多变,当心室率过快时,容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导致QRS波变宽。(6)对纳入的4篇文献分析,与RVP组相比,HBP组起搏阈值明显较高(WMD=0.81 V,95%CI:0.72-0.9 V),无异质性(I~2=0%),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001)。(7)对纳入的5篇文献分析,HBP组和RVP组对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影响无明显差异(SMD=-0.1,95%CI:-0.3-0.2),无异质性(I~2=0%),两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43)。对纳入的7篇文献分析,异质性较大(I~2=63%),逐个文献剔除法确定异质性来源,剔除贾晓艳等这篇文献后,各研究间无异质性(I~2=0%),HBP组与RVP组对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影响无明显差异(SMD=-0.1,95%CI:-0.3-0.1),两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40)。综合两项数据,在心室容积水平,两组起搏模式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此次meta分析证明了HBP的有效性,与RVP相比,希氏束起搏可以改善心脏功能(LVEF,NYHA分级),保持心室间和心室内同步收缩,使QRS波变窄,并减少了二尖瓣返流。然而,HBP起搏阈值较高,对心室容积无明显影响。虽然目前HBP的荟萃分析被证明是更为生理性的起搏方式,但前瞻性、大规模、双盲、随机对照和多中心合作的临床试验在未来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