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生态系统构成了自然子系统的重要根基,城市生态系统通过提供休闲娱乐、环境服务和生物生产等功能促进了城市健康有序发展,但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导致城市内部和城郊处原来的林地、耕地等生态用地被迫消失,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日渐削弱,并出现了城市人口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生活质量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正确的城市土地利用发展过程是对城市主要功能的不断调整,能够保证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并且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本文以成都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即五城区及高新区,以2003年的高清影像和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资料来源,分析了成都市主城区各区的生态用地在数量、结构和空间上的演化,并研究了各生态用地类型的转化类型;接着用GIS软件中的Patch Analyst插件获取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区整体和各区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并用模糊聚类分析对各生态用地类型进行聚类;最后选取气体调节、净化环境、涵养水源、土壤保持等单项指标建立生态用地服务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各区的生态用地服务能力,并用灰色关联度来度量各单项指标和生态用地服务能力间的关联度。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2003年-2013年成都生态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共减少了3040.1499hm2,其中耕地减少的面积在减少的总面积中比例最高,占减少总面积的93%,成都市主城区2003年生态用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55%,研究时段内下降了6.53%,到2013年占研究区总面积19.02%。从生态用地的转变情况来看,生态用地转为非生态用地的面积为3310.1069hm2,不同生态用地类型之间相互转换的面积为405.1076hm2,非生态用地转为生态用地面积的为135.151hm2。(2)对成都市主城区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研究得出,耕地斑块的数量最多,公园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果园的最小且分布很分散。研究时段内生态用地斑块面积的差异在扩大,景观多样性偏低,并且生态用地的形状较为简单。生态用地整体的破碎化程度加深,果园的破碎化最明显。通过模糊聚类分析2003年成都市主城区生态用地分为三类,2013年分为四类。(3)成都市主城区各区生态用地的服务能力差异较大,2003年生态用地服务能力最高的为成华区,最低的是高新区,2013年生态用地服务能力最高的为金牛区,最低的为武侯区。考虑人口因素后各区生态用地服务能力差异仍较大。2003年和2013年生态用地人均服务能力最高的都是成华区,最低的都是武侯区。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耕地和公园与生态用地人均服务能力的关联度较高,河流的关联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