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其中,虚拟仿真教学适应了信息时代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的变革要求,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动力。目前,虚拟仿真教学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难以实现学习者“知”与“行”的统一:虽然现有平台能够提供丰富的实践情境,但大多无法确保学习者在进行仿真实践的同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中相应知识的掌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其中,虚拟仿真教学适应了信息时代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的变革要求,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动力。目前,虚拟仿真教学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难以实现学习者“知”与“行”的统一:虽然现有平台能够提供丰富的实践情境,但大多无法确保学习者在进行仿真实践的同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中相应知识的掌握,造成“仿真有余、教学不足”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投入应用过程中进行持续的调整和改进,使其具备快速响应不同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知识需求的能力,即实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敏捷运营”。对此,本文基于协同网络理论提出了敏捷运营的理论框架,并从内容组建与交互反馈两个方面对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敏捷运营进行了方法层面的探索。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建构主义的虚拟仿真教学认知过程分析:本研究结合仿真环境下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仿真下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进行了解析,并以企业经营类仿真教学平台为例,对平台运营的主要任务与需求进行了梳理。(2)面向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敏捷运营框架提出:本研究基于协同网络理论,对敏捷运营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进行了总结,在协同网络理论相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敏捷运营三层框架,并对其在仿真教学平台运营中的可用性进行讨论。(3)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中的内容组建:针对仿真教学中学习者的两步认知过程,本研究一方面对仿真教学的知识性内容组建方法进行了设计,另一方面基于某服装零售企业的实际业务资料,利用现有企业经营仿真组件进行了的平台实践内容搭建,最终完成了敏捷运营框架中从资源层到运营层的方法构建,解决了现有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内容复用性较差、难以根据不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的问题。(4)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中的敏捷交互:本研究应用行为树模型对学习者的仿真学习行为进行了建模,分别基于即时采集的行为数据与过往行为数据对学习者在不同仿真决策点的实践表现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实时提醒与事后反馈,实现了敏捷运营框架中运营层与活动层之间的敏捷交互,使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具有了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的能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视频监控在各种智能工业应用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高效地从视频中自动获取目标的有效信息就成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内容。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静态图像的目标检测算法,但是因为视频中存在大量的运动模糊、失焦、遮挡和奇异姿势等问题,会导致图像质量退化,所以静态图像的目标检测方法并不能很好地适配到视频目标检测中去。目前也有部分关于视频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但大部分算法只是单方面的追求效率或检测质量,并
太赫兹频段能够实现超宽带,超高传输速率的通信方式[1],编码超构材料是一种人工设计的亚波长结构,其电磁特性可以通过人工设计的方式进行控制,在太赫兹波束调控领域展现了卓越的控制能力[2]。为了进一步推进编码超构材料在太赫兹通信技术中的落地,本文创新性的从相位特性角度解释了极化转换实现原理,并基于极化转换理论和Pancharatnam–Berry相理论,提出了集成石墨烯材料的E字形金属贴片编码超构材料
近年来,随着人们出行需求的增加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拥堵情况愈加严重。与此同时,智慧交通不断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愈渐成熟,实现前方道路透明化、完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缓解交通压力成为交通发展的首要任务。为实现前方道路透明化、为自动驾驶车辆进入人们生活、提供人机混跑的可能,作者所在科研团队提出了出行计划机理,即出行者在出行前发布出行时间、出发地、目的地,致力于构建基于出行计划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近年来重载化成为我国铁路的主要发展方向,曲线段钢轨的磨损问题日益严重。与传统的珠光体钢轨相比,贝氏体钢轨在抗磨损和抗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等方面表现较为优异,同等条件下其服役寿命高于传统的珠光体钢轨。具有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贝氏体钢轨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贝氏体钢轨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了不同的显微组织。在滚动摩擦磨损实验机上进行实验,主要从磨损量、磨损表面形貌以及剖面裂纹萌生
运输服务质量是货主选择运输方式的重要依据,保障时效性和准时性已经成为各种运输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铁路运输一直注重空间效用提升,时效性和准时性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实施以保证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为最终目标的规划型运输组织模式,是铁路适应市场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设计基于时空隧道的规划型铁路运输组织方案以及构建方案编制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推进规划型运输组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为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物联网设备在数量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产生了海量的实时数据,传统的云计算方式无法满足计算需求,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范式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深度神经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将人工智能融入边缘计算,使得边缘设备逐步智能化的需求也愈发旺盛。然而,由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高存储、高功耗,而边缘设备却资源受限、续航不足,因此边缘计算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针对单个资源受限的
矮塔斜拉桥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种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之间的组合体系桥梁。由于其施工方便,外形美观,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在21世纪之后陆续建造了多座矮塔斜拉桥。非平稳地震动建模是研究大跨度桥梁地震动力响应的重要前提,现有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多用时程分析法和反应谱法。但是,上述方法均使用确定性的地震激励,其结果无法体现结构响应的随机特征。因此本文建立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地震动非平稳模型,并使用具有统计学
当前各种视频业务、云计算以及数据中心等大流量业务的出现,对承载通信业务的光网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WDM的光网络采用固定波长间隔,无法灵活地为小带宽业务分配合适的波长资源。同时为了防止相邻波长之间相互干扰,WDM光网络需要在波长之间设置保护带宽,进一步加剧了WDM光网络中的频谱资源浪费。为解决上述WDM光网络的问题,提升光网络资源利用率,研究人员提出了弹性光网络的概念,将WDM光网络的
裂缝是混凝土桥梁主要病害之一,桥梁裂缝的检测是评估桥梁是否可以安全服役的重要环节,利用人工检测和桥检车检测的方法存在效率低、影响道路交通等弊端。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桥梁裂缝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桥梁裂缝特点,确定了基于图像处理的桥梁裂缝识别方法,并得到了有效验证。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研究了图像处理的测量原理并建立了镜头畸变模型,实现了相机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地域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介于土和岩石之间的过渡性的岩土体成为隧道施工设计中难以避免的重点和难点。该地层岩土体往往胶结性较差,含水量高,对于工程施工过程的开挖扰动较为敏感,表现出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隧道开挖扰动以后强度迅速降低,施工中极易发生塌方,大变形等灾害,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开挖造成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托蒙华铁路中条山隧道,对第三系弱胶结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