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资源获取研究——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3456ga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出发,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广州市X社团这一草根NPO的资源获取情况和社会资本的建构情况进行了细致考察。本文首先从静态的角度出发并结合组织发展史,从合法性、资金、人力和技术四个方面描述了个案的资源结构及其变迁过程,同时指出在各种资源的获取过程中各存在什么问题。之后从动态的社会资本运用角度,采用凝聚性社会资本、桥接性社会资本与关联性社会资本三个分析概念,逐一分析在上述四种资源的获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分别是哪些类型的社会资本,以及在这些社会资本的运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研究发现,合法性资源的获取中,发挥作用的是NPO与政府建立的关联性社会资本;在资金获取的不同阶段所运用的社会资本类型是不一样的,在依靠外国基金会阶段组织动员的主要是桥接性社会资本,之后由于这一资本具有的局限性,组织转向发展与政府的关联性社会资本,之后又由于类似的因为,组织又走上直接收费的道路;人力资源的获取中凝聚性社会资本对吸引社会工作者这一专业人才发挥了一定作用,而通过鼓励服务对象家长参与所建构的关联性社会资本为NPO弥补了人力不足的缺陷;最后,在技术资源获取中发挥作用的社会资本是与香港社会服务机构的桥接性社会资本。   通过对个案的深入分析,本文得出结论:X社团之所以能够突破重重困难生存下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极大地动员利用了组织的社会资本,从而获得了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而且,X社团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灵活地调整社会资本的建构策略,从而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资本之于草根NPO的意义即在于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资源,草根NPO寻求持续地生存和发展必须发展多样化的社会资本。但是,社会资本的功能发挥受到了制度的挤压,由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草根NPO即使能培育多元化的社会资本,也仍然会面临资源的困境。
其他文献
在国内转型社会学研究中,无论是于经验层次上的“单位制”讨论,还是于理论层次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探讨都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型过程之中及其后的社区形态、治理
本文通过苏北石庄村基督教个案的实证研究,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探讨了基督教与乡村伦理的互动关系。   本文首先通过对基督教在石庄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为分析
本文是一项个案方法的调查研究。以安徽省长丰县的农田水利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从组织资源的视角来反思安徽长丰的水利改革,探讨组织资源对于村庄水利的影响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虽然是刚刚起步,但是不同的学者和实践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探讨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本文另辟蹊径,应用社会排斥理论从社会学角度对社区矫正对象的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群体的数量日益庞大,解决农民工问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他们虽尚未成为市民,但其生活方式已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