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是农村社会最微观的经济主体,农户融资行为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然而,农户的融资行为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农户出发,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的融资行为的演化及其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与农户融资需求特点相适应的具有区域性、小型化、草根性、非正式性等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以突破制约农区经济增长的瓶颈。论文首先从农户融资行为理论分析入手,阐述了农户融资需求的三个假设,然后通过交易成本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非正式金融支撑农户融资的理论基础。其次,论文从总体和分指标两个层面,历史、地理环境两个视角分别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融资行为的演化及其差异。在农户融资发生率、农户融资水平、农户融资来源结构、农户融资规模、农户融资用途等5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再次,论文利用固定效应Logit模型和限值变量Tobit模型,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影响农户是否融资和融资规模的因素,比较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融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对不同地理环境下资源禀赋对农户融资行为的区域差异贡献做进一步定量分析。最后,论文给出结论及理论启示,并提出构建适合农户融资特征的区域化、差异化、层次化农村金融体系政策建议以及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基于河南省1996年—2004年的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具有不同地理环境的三个典型村的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农户融资发生率基本维持在20%—30%,农户融资能力较低;(2)正式融资波动大,正式金融支农效果不明显;农户私人无息融资突出;(3)1000—10000元小额融资突出,样本村农户融资规模呈正态分布;(4)生活性融资突出,并具有非农生产融资偏好;融资用途和融资额度具有关联性;(5)影响融资与否的因素也同样影响融资规模。女劳动力个数、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家庭可用资金、非农劳动力人数四个因素对样本村农户是否融资影响显著;(6)不同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特征对农户融资影响差异显著:安阳县石棺村和卢氏县上河村农户融资差异有16.95%差异是由地区资源禀赋造成的;安阳县石棺村和郾城县阴西村农户融资差异有76.6%是由地区资源禀赋造成的;卢氏县上河村和郾城县阴西村农户融资差异有30.65%由地区资源禀赋造成的。理论启示:(1)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融资行为差异显著。交通便利、信息通畅的平原区、丘陵区农户兼业化程度高,“内源融资”明显;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山区农户由于资源禀赋所限,“被迫性”“外源融资”突出。(2)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现代信用意识强弱不同。平原区农户现代信用意识“觉醒”,山地区农户“被迫性”传统“信用”意识犹存。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研究思路创新。综合地理环境的影响,由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农户入手,从历史和地理环境差异两个视角准确把握农户融资行为特征。(2)研究方法创新。为了研究农户获得信贷资金的影响因素,运用Logit固定效应模型和Tobit限值因变量模型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对造成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融资差异的因素进行分解分析,从而突破性地量化了资源禀赋对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融资差异的贡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