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促进血管生成等因子的改变是肿瘤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的表达异常与血管生成有关,因此,本研究选取HIF-1α,CD34对正常外阴皮肤、外阴皮肤及粘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鳞癌组织进行研究,探讨HIF-1α在外阴癌前疾病和外阴癌变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实验材料与方法1、实验对象收集外阴鳞癌(VSCC)3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35例(其中VINⅠ10例,VINⅡ10例,VINⅢ15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40例(其中鳞状上皮增生20例,硬化性苔藓20例),外阴正常皮肤10例。收集外阴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2、实验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浓缩型兔抗人HIF-1α多克隆抗体(工作浓度1:100)及兔抗人CD34多克隆抗体(工作浓度1:80)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SABC免疫组化染色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2)结果判断HIF-1α蛋白以细胞核或胞浆内有棕黄色细颗粒为阳性,肿瘤细胞无阳性反应为阴性。随机选5个高倍镜视野(40×10),查高倍视野下的阳性细胞数,计算平均每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判断标准:CD34标记微血管,计算肿瘤内着色的毛细血管和微小血管。按照Weidner等的评判标准,凡呈现棕色单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均作为1个血管计数,但肌层较厚及管腔面积大于8个红细胞直径的血管不计数。计数方法,首先用低倍镜扫视整张切片,确定微血管最密集的3个视野(新生血管热点区),然后在高倍镜视野范围内计数所有染色的微血管。取3个视野计数结果的均数为该切片的微血管密度。(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资料用SPSS13.0进行处理,各组计数资料的结果采用t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HIF-1α蛋白在外阴不同疾病中的表达情况HIF-1α蛋白表达于细胞浆或细胞核中,呈棕黄色颗粒。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上皮内瘤变中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真皮下浅层,在外阴鳞癌中HIF-1α蛋白主要表达在癌巢中。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无表达,外阴硬化性苔藓组织中为18.374±2.45,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组织中为3.26±0.3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在VINⅠ-Ⅱ中为19.81±4.32,VINⅢ为24.39±6.52,两者较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VSCC中平均每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为78.25±8.76。2、MVD值在外阴不同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在硬化性苔癣组织中MVD值为10.344±2.88,鳞状上皮增生组织中为21.58±2.48,两者比较显著差异(P<0.05)。VINⅠ-Ⅱ组织中MVD值为21.83±3.18,VINⅢ组织中为34.71±4.0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外阴鳞癌中MVD值为39.88±7.65,与VIN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HIF-1α与外阴鳞癌临床病理的特征的关系HIF-1α在Ⅰ-Ⅱ期外阴鳞癌中表达为60.03±6.13,Ⅲ-Ⅳ期为114.69±10.23,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中表达为:高分化61.06±7.13,中分化98.26±8.26,低分化112.12±9.82。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相比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为65.94±6.73,有淋巴结转移的为127.49±10.62,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HIF-1α与MVD的相关性在外阴癌中,22例阳性HIF-1α的MVD值(41.29±6.44)显著高于8例HIF-1α阴性的MVD值(24.80±4.38)(P<0.05)结论1、HIF-1α的表达与外阴鳞癌的发生有关,与外阴鳞癌的恶性进展关系密切,临床分期晚,分化程度差,有淋巴结转移的外阴鳞癌HIF-1α表达增高。2、HIF-1α与外阴上皮内瘤变的真皮内血管形成无关。3、由于外阴硬化性苔癣中微血管密度减少,提示外阴硬化性苔癣中存在微循环障碍,诱导HIF-1α代偿性增高,参与促进血管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