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之构建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you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确立了我国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原则。这是由当时特殊时代环境决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审判实践中,出现大量通过协调撤诉解决的案例,形成了行政诉讼不正常的“调解亚文化”。与其让行政诉讼的审判规避法律,无视法律的权威,笔者认为不如将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明确规定,借鉴域外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法治背景、现实国情,系统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效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本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一般原理。主要探讨行政诉讼调解的含义、特征、性质、与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以及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意义。第二部分比较分析了域外行政诉讼调解相关制度的立法理论与司法实践。本部分比较研究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几个主要代表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诉讼调解相关制度的立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第三部分从立法、司法与理论三个方面检讨了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第四部分是关于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构建的思考。这是本文的重点。本部分系统阐述了我国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基础、应适用的原则、适用范围、程序规制、成功的调解的效力以及调解协议无效时对当事人的救济方式。总之,修改现行《行政诉讼法》,将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正式纳入法律文本势在必行,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行政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其他文献
知情权是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诉讼权利,是被害人行使其他诉讼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从刑事诉讼的阶段性来看,公诉案件被害人的知情权应当涵盖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立案、
懵懂少年,我们充满了好奇幻想,常常把自己想象成超人,希望自己是孙悟空,能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拔根猴毛一吹,就变出了许多小猴子;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出妖魔鬼怪
期刊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起源于起诉便宜主义,顺应了国际刑事诉讼“轻刑化”和“非刑罚化”的发展趋势,是发展和完善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的需要,也是提高诉讼效率、缓解我国司法资源
政治沟通理论是西方现代政治学发展的产物,作为政治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其作为研究的视角和分析模型来构筑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分析体系,不仅在理论上是创新,而且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