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祁门善和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乡村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综合宗族社会因素,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四章探求明清时期祁门善和聚落的发生、发展、衰落的历史过程。第一章介绍善和聚落的建置沿革以及程氏的历史背景;第二章,从时间的角度梳理善和聚落发生、发展以及衰落的历程;第三章,从三个历史断面,结合示意图具体分析聚落内部空间结构布局以及聚落形态;第四章,探讨聚落空间结构变迁的地理因素;结语部分,在复原善和聚落形成及发展的时空过程基础上,简要总结其演变轨迹。从时间的角度,祁门善和自唐末程氏迁居于此开始,聚族而居,宗族色彩浓厚,属于宗族性聚落。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展、显世,聚落空间随之扩大。在聚落空间变迁的过程中,其发展历经六个时期,从唐末开始到宋、元时期经历了繁衍生息的奠基阶段,聚落形态和空间结构布局初步形成。明初,善和在曲折中发展,程氏在历经元末动荡之后,仁山门沦为军户,聚落的发展也受到了打击。明中期,程氏子孙辛勤起家,积累产业,重视文化教育,善和开始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象,这一时期是祁门善和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末至清中期,善和在历经两次火灾变故之后,人才的凋零、聚落景观的倾颓等现象都呈现衰弱之势,聚落依靠宗族的力量在维系。清中期至民国,全国战乱不断,流民四起,善和遭到进一步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善和聚落的空间景观有了巨大的改变,新式建筑的诞生以及存在一些盲目的"破旧"运动,使得古村落失去原有的韵味。如今的六都村不复明清时期的繁荣,善和裂分成几个独立的自然村。从空间的角度,祁门善和聚落的空间结构主要考察的是聚落自然空间因素、人文景观空间因素以及人文与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自然空间包含山、水、资源、土壤等自然地理的要素,人文景观空间是由生产、生活、文化精神所形成的景观各要素构成。不同的历史时期,聚落的内部空间结构和聚落形态在不断发展变迁。聚落空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自然为宗族性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的环境,人们利用山体、水系等自然景观构成基本要素;在自然环境之上,人口的增减、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的影响以及宗族文化等人文地理因素都在无形中影响聚落的发展和变迁,从而使聚落的空间结构布局落到有形之处。本文试图从祁门善和聚落小区域的生成过程中探索乡村地理的意义,并进一步寻求乡村聚落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