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公园作为一处受特殊保护的林地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的特定林地场所,已经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既不同于传统的林业规划设计,也不同于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森林美学理论和“天人合一”规划观为指导,采用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在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现状调查、客源市场分析、SWOT分析等的基础上,对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分析、目标体系、产品体系、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以及实施的可行性等进行了探讨性的研究。
森林公园旅游规划理论需要多种基础学科的支撑。文中详细阐述了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运用到的理论原理,即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森林美学理论、门槛分析论和“天人合一”规划观,并从哲学层次、科学层次和技术层次三个方面来构建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其中哲学层次的森林公园规划理论,为理论体系的发展及其本质特征提供根本方法和最一般的理性认识;科学层次的理论,为森林公园规划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形式和内容范畴的理性认识;技术层次的理论则提供把握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实践原则与途径。
本研究在研究和借鉴传统旅游开发模式即综合开发导向模式、综合开发投入模式和循环开发过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分析,得出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模式应是“限游式”开发,即在公园开发的内容、深度、广度、时间、空间等都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度开发,以保证资源、景观、环境不受或少受有害影响。
运用SWOT分析法对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分析,从中得出对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有利且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不利且需要回避的因素,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从而明确规划设计的方向和规划原则。
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和演变主要是空间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客源市场细分、游客活动规律和客源市场分级的分析,得出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客源集中水富、宜宾、重庆、成都四个城市。虽然水富、昭通、盐津、威信等周边县市客源地距离较近,但经济水平较低,其份额的增长也会较慢;而重庆、成都虽然距离较远,但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其份额的增长也会较快。从理论上来看,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与介入机会有密切的关系。
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对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评价体系模型。通过专家赋值,构造判断矩阵,运用EXCEL进行了排序。
排序结果表明:风景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中准则层中两类大因子的权重为风景资源质量0.75和开发建设条件0.25。风景资源质量的权重较大,这说明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本身所具备的风景资源质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中,方案层中地方特色(0.15908807)、生景(0.1437523)、林景(0.1425975)又是该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的三个重要方面,构成了该公园形成独特景观资源的基本框架,这表明了该公园的开发是以风景资源质量为基础的,风景资源的吸引力及开发价值决定了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在评述森林公园环境容量常见的三种计算方法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了线路法和面积法;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了容人指标:游步道:10m/人;船只:250m2/只,4人/只;景点面积:50m2/人。得出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日游客容量和日环境容量分别为3881人次和6983人次,年游客容量和年环境容量分别为750750人次和155057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