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骨膜骨髓自固化磷酸钙复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方法:实验兔28只,分成A、B两大组, 每组14只,均制造两侧兔桡骨中段10mm的骨缺损。A组一侧骨缺损用自体游离骨膜(Free Periosteum)、骨髓(Bone marrow)和自固化磷酸钙(CPC)复合移植修复(简称FPBMC组), 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B组一侧用自体游离骨膜骨髓(吸附)明胶海绵修复(简称FPBM组),另一侧用硅胶膜(Silastic)骨髓(吸附)明胶海绵修复(简称SBM组)。于术后第1、2、4、6、8、10、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线平片检查,采用Lane-sandhu X线评分法进行X线影像评分,其结果用非参数检验的Wilcoxon法检验。于术后第2、4、8、12周切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并用计算机对标本进行成骨面积分析,方差分析Newman-Keuls法检验。结果:从X线评分结果分析,FPBMC组疗效最好(P<0.01),FPBM组及SBM组次之,Control组最差。从计算机对样本的成骨面积分析结果来看,4周对FPBMC组成骨最明显(P<0.05),FPBM组与SBM组成骨无显著差异(P>0.05)。8周时三组均无明显差别<WP=4>(P>0.05)。12周时,FPBMC组及SBM组成骨均优于FPBM组(P<0.01),FPBMC组与SBM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FPBMC复合移植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该组骨膜套发挥了类似膜引导性骨再生(MGBR)中膜的屏障作用,防止周围软组织侵入骨缺损区。在利用骨膜、骨髓的成骨及诱导成骨性能的同时,又利用了CPC人工骨的支架作用及传导成骨特性,且复合移植时,骨髓及CPC均有加强骨膜成骨的作用,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可望成为修复低负重或非负重部位骨缺损的有效方法;②MGBR中膜下间隙的保持对引导性骨再生的进行非常重要。要求膜具有一定强度或膜内填充材料提供一定支撑应力。骨膜自身强度低,抗压性能差,若无膜管内填充材料提供一定支撑应力,骨膜发生塌陷,膜下间隙丧失,骨缺损区由外界软组织充填,MGBR不能顺利进行,骨膜成骨效能降低,不能顺利修复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