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对19世纪西欧经济文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的社会分析,而且还包括马克思对东方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俄、中、印)的论述。马克思晚年的社会发展理论亦称东方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在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转入低潮之后,从当时世界革命发展的趋势出发,在对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而提出的重要理论。即:东方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由自由竞争时代发展到了垄断时期。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变化了的社会新形式,在马恩跨越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即: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而最可能是在一个国家中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列宁不但从政治革命的角度进行了论证,而且将理论转变为现实。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紧密结合起来,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两个革命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则是民主革命发展的直接结果。毛泽东从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实践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邓小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认真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失误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勇于创新,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大胆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新道路新理论。最终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恩的跨越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马恩跨越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