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缘政治是解释国家对外政策最好的参照,因此,地缘政治学受到了各国的青睐。在对地缘政治学的研究中,各国主要关注于国家陆权和海权的发展,海陆复合型的中国,既有成就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潜力,又会在两者选择中面临资源分散的窘境。所以,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既要借鉴于历史上的经验,又要着眼于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发挥海陆复合地理特点的优势,使之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
地缘政治学是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结果。古希腊时期就有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的描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地缘政治学”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是,地缘政治学也相继产生了三大理论流派:重视海洋发展的“海权论”、强调欧亚大陆“心脏地带”重要性的“陆权论”以及关注亚欧大陆边缘的“边缘地带论”。中国不论是海权的发展还是陆权的发展,都可以在上述流派中找到理论支持。
清朝晚期,“海防”与“塞防”之争起因于军饷的分配问题,这也显示出海陆兼备的中国在面临海陆威胁时的劣势。“海防”与“塞防”的纷争关键在于各派对中国地缘政治安全形势的不同认识。陆地安全是中国历代王朝关注的重心,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航海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从此,海防的建立也纳入到中国的军事安全中来。
海陆复合型的中国,并且处于亚欧大陆的边缘,既有成就陆权大国的条件,又有发展海洋权力的潜力。对于中国来说,陆地安全是国家政治、军事安全的首要保证,是中国稳定的基础;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地缘政治重心的转变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需求,海权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性意义。
借鉴于晚清时期“塞防”和“海防”一胜一败的两种结局,给当今中国海、陆的发展更多的启示。陆上的挑战使中国不能懈怠陆权的发展;海上未竟的事业则对中国海权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海权,是中国地缘战略的优先选择。这是因为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重心位于东部沿海;陆地上的相对安全是中国发展海权的契机;海权的发展与地缘经济学的理论相一致;海洋经济的开发以及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都需求中国海权的壮大。另外,海洋贸易、海权发展和文化传播三者的统一,使中国传统文化搭载海洋贸易以弘扬中华文明,将会在提高中国“软实力”的同时,“和合”文化观等思想的传播将有助于消解世界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恐惧感和“中国威胁论”的论调;相反还会增强世界对中国倡导的建立“和谐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