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物理瞬态阻变存储器件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瞬态电子器件可以有效解决废弃的电子产品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可植入的医疗电子设备。在新型存储器件中,阻变存储器具有结构简单、速度快、功耗低、可缩小性好等优势,是未来高密度存储技术的有力候选者之一。因此,物理瞬态阻变存储器是实现高密度、大容量、绿色以及可植入式存储技术的最有效路径。本文针对尚缺乏研究的物理瞬态阻变存储技术,从材料选择,器件制备,降解过程控制出发,探索在新型可降解衬底上制备阻变器件的工艺,为实现物理瞬态阻变存储器件实用化奠定基础。实验中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基于MgO与ZnO的阻变存储器件,并对制备的阻变存储器件进行电学测试。针对阻变存储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耐受性、均一性、数据保持特性进行了表征,并针对阻变器件存储机理、导电机制进行研究。针对制备的阻变器件进行了可降解性能研究,实验中首先研究了阻变电极材料与阻变介质层材料的可降解特性,接着针对基于蚕丝蛋白衬底的阻变存储器件进行了可降解试验。针对制备的Mg/MgO/Mg阻变器件的电学测试结果表明:器件初始开启无需Forming过程。160次耐受性测试性能保持良好,同时发现器件均一性与数据保持特性良好。器件在低阻态时为欧姆导电机制,在高阻态时为空间电荷限制电流导电机制。针对Mg与MgO薄膜的瞬态特性测试表明材料具有较快的降解速率,基于蚕丝蛋白衬底的Mg/MgO/Mg器件的瞬态特性测试发现器件在37~oC去离子水中30min后器件基本降解完毕。针对制备的基于ZnO阻变存储器件,测试发现器件无需Forming过程且具有自限流特性。在W/ZnO/Mg器件中,140次耐受性测试性能无明显退化,阻变窗口约为10~4,均一性与数据保持特性良好。器件在低阻态时为欧姆导电机制,在高阻态时为空间电荷限制电流导电机制。在Mg/ZnO/Mg器件中,阻变窗口超过10,符合存储要求。器件低阻态为欧姆导电机制,高阻态下为肖特基发射机制。针对Mg、W与ZnO薄膜的瞬态特性测试表明材料具有可降解特性。基于蚕丝蛋白衬底的W/ZnO/Mg器件的瞬态特性测试发现器件在室温下去离子水中15min左右时,器件基本解体。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器件在30s左右开始破裂,5min后器件基本解体。本文所研究的基于MgO与ZnO基阻变存储器件具有良好的阻变特性且在去离子水与磷酸盐缓冲液中具有快速降解的能力,这表明其在将物理瞬态存储器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留置深静脉导管,不仅能满足术中快速输血、输液的要求,而且可供术后大量输液、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化疗。由于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比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
骨科手术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骨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生产用于创伤修复手术的支架材料是一个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值得关注和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在支架生产领域,3D打印在微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人口数量适应于经济发展,而经济水平又满足人口发展要求,二者会形成促进关系。人口经济协调状况就是指人口规模、人口素
在我国现行法上,不法得利被作为实际损失难以确定时损害赔偿额的替代计算方式,这使得基于得利的损害赔偿仅仅成为补偿性或返还性损害赔偿之表现形式,其通过惩罚牟利性侵权行
本文认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老百姓的饮食为记录对象,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入手,对内巧妙助推全体国民的民族文化认同,对外巧妙助推中国国家形象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建构。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处于老龄化不断加深的状态。随着人口结构高龄化、空巢化的加剧,失独、半失能、失能老人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处于日益增长的态势,现有养老服务的供应方式面临严峻挑战。在传统家庭照护功能不断弱化、机构养老服务能力滞后的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日益受到政府、学界的推崇。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总体而言尚处于起步和试点示范阶段,在挖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社
目的:(1)估算舌癌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和t年(t=1,3,5)生存率,筛选出舌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2)建立舌癌患者的个体预后指数模型、Bayes判别模型和列线图模型,为临床上舌癌患
当前,青岛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面临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和我国周边海洋发展形势的历史机遇,但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需求减少和我国产能过剩带来供给过剩的威胁。青岛市战略
提出结合双树复小波包变换(DTCWPT)、邻域成分分析法(NC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磁瓦内部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双树复小波包将采集的声音信号分解为6层,得到64个不同频带的子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剧,水文与气象生态的变化愈加强烈,导致全球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加重,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愈加严重。本文以河南省作为研究区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