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源语文本向目的语文本转换的过程中,绝对的对等只能是一个幻想。实际翻译过程中,除了语言形式层面的转移外,语义层面上的转移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不少语义转移很大程度上源于源语与目的语语言系统的不同。此外,语用学对于交际中语义的生成和理解也提供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解释。所以,本文拟从语用的角度,通过对汉英及英汉语文学翻译中一些语义转移的定性分析,对翻译中语义转移这一现象进行系统地阐述和探讨。语用学认为,实际语言交际中,话语的真实意义有些时候与其表面的句子意义不一致,语用翻译强调对原文本话语意义的合理再现。翻译语义转移指译文对原文句子意义或话语意义的部分或完全偏离。对原文句子意义的偏离往往反映了译者对语用对等原则的顺应,而对话语意义的偏离却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语用学的意义观认为,意义的生成与理解与语用语境密切相关,交流过程中,相关语境通过作用于交际者来影响意义的传递。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反映在翻译中,语言语境主要体现为源文本诸多衔接手段,情景语境包括源文本的语旨,语基和语调,文化语境包括源语与目的语社会文化背景。语义转移不仅与源语和目的语的不同语系有关,而且与翻译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语境因素的介入增加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因此完全的意义等值是不可能的,而语义转移的存在则是难以避免的。具体翻译实践中,相关翻译语境对具体语义的转移起着指导或引发作用。当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在译入语中不可兼得时,源语语境可以帮助译者实现正确的强制转移。而译者对原文本相关语境因素,包括上下文、情景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忽视或错配,则会造成对原作者真实意义的误解,这种转移通常是无意识的。另一方面,对源文本话语意义的误解也可能是有意误解,这包括创造性误解和有意增删。创造性误解是译者为更好地保留源文本的语境效果而对其意义所作的调整,对源文本语境效果的准确把握及合理传达都需要译者对其语用语境进行认真分析。有意增删指译者出于对译文语用语境,主要是译入语社会文化规范、译文读者期待及接受能力的考虑,在译文中故意删减源文本某个或某些话语意义,或者增加源文本没有的意义。这些有意增删带有明显的文化过滤色彩。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对翻译语义转移现象,对翻译语境对译者语义转移的影响有个更清楚,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