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补体系统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其成分80%在肝脏中合成,如肝细胞被破坏,则补体生成减少。肝胆外科主要以手术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肝细胞癌、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所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等疾病,补体系统可能参与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因此,检测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补体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目的通过收集分析我院肝胆外科近些年诊治的86例肝脏疾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血清补体水平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乙肝后肝硬化等疾病的评估、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患者住院期间血清补体水平、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常规、AFP数值等血清检查结果,以及B超、CT等影像学结果。有条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定期检测血清补体水平、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全套等,同时记录术后病理分级。将病例筛选入组后,收集以上检验结果,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血清补体水平与肝脏疾病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2)血清补体水平与血液凝血状态相互影响,并一定程度上反应肝脏合成功能好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脏疾病患者血清C3、C4、CH50均下降:其中肝硬化患者下降幅度较为明显,而肝癌患者下降幅度相对减小,且血清补体水平与AFP、CEA、CA199等肿瘤标记物无明显相关性。(3)血清补体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活动度的病理学分级、肝纤维化的病理学分期、肝癌肿瘤病理类型与分化程度等有一定的判别意义。(4)肝脏手术方式影响肝癌患者术后血清补体水平恢复过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C3、C4、CH50上升延迟于肝切除手术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清补体水平恢复过程与术前肝功能状态无关。结论血清补体水平的检测对评估原发性肝癌、乙肝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患者的病情、转归、预后等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