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与区域内各地方的利益息息相关,供给过程同时也是各供给主体之间相互合作的过程,并且合作产生的利益分配又关系到区域公共产品供给能否可持续的问题,因此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是区域合作的关键领域和矛盾的焦点之一。国外对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手段灵活多样,既有市场的又有行政的,参与的供给主体也是多种多样的,而我国主要是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地方政府之间一般通过协商的办法来实现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这种协商是没有上级机关或者法律制度等约束的,完全是基于协商双方之间对区域公共产品供给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在利益的分配中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冲突,使得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本文主要引入机制设计理论,根据区域公共产品的特性,力求设计出由多个供给主体联合参与的、动态的供给模式,以期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领域能有一个重大的突破,将视角延伸到行政手段之外。 第二章主要从理论上探求地方政府之间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区域公共产品合作供给存在的制度瓶颈。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研究,区域公共产品的合作双方容易陷入单边囚徒困境,本来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重复博弈来解决,但由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各方的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因升迁或任职年限的规定而更换,这就必然会给重复博弈带来很大的中止风险,成为有限次的重复博弈,从而带来博弈的连锁店悖论,使得重新陷入单边囚徒困境的局面。 从制度角度分析了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个方面是从社会选择理论角度,由于两个不可能性定理的存在导致社会选择不存在最优的状态,从而使公众对区域公共产品的需求难以表达,从而很难实现经济学上的供给与需求均衡的理想状态;第二个方面从区域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合作各方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因为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必然影响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第三个方面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后由于公地悲剧的存在而使得其产权模糊性和事前供给的低能激励,接下来用交易费用和产权理论论证该结论的正确性。 第三章主要是对目前京津冀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做一总结,主要从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着手,企图寻找出京津冀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从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合作、能源、教育以及产业方面总结京津冀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取得的进展。探寻京津冀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从京津冀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和空间失衡两方面谈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诸如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管理机构缺失、供给模式单一、决策机制僵化等,为下文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第四章主要从供给效率方面考察京津冀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界定了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内涵以及评价的方法。针对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具体领域,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京津冀发展的现实情况,选择了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指标构建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对京津冀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从纵向来看,自2000年以来,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并没有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这就说明虽然三省市的投入规模在不断增加,但供给效率却差强人意,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为下面构建京津冀区域公共产品多主体动态供给模式奠定基础。而从横向来看,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不一致的,虽然经济最靠后的河北但其在某些领域如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供给效率却是最好的,这就说明经济投入并不是提高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唯一动力,可能还与政府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有关。 第五章主要是运用博弈论的方法设计和论证了京津冀区域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模式——依产权的多主体动态供给模式。把区域公共产品按产权特性分类后分别设计相应的高能激励的供给模式。产权可划分的区域公共品,宜采用市场供给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模式,并且政府优惠政策和市场投资之间要把握最优均衡;产权可部分划分的区域公共产品,宜采用中央政府、提议区域和反应区域的三边治理模式,并且中央政府要做中性政府设定相关博弈机制;产权完全不可分的区域公共产品,宜采用智猪博弈加补偿机制的模式,并且中央政府是有偏的,默许反应区域的搭便车行为,同时补偿提议区域的利益损失。为了更好的实现以上设计的模式,使得这些高能激励供给机制在京津冀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中能够更好的运行,建立和完善了一些相应的机制,诸如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组织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约束激励机制等。 第六章主要是提高京津冀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相关政策措施。为了使京津冀主体动态供给模式更好的运行,从管理、制度、调控工具等方面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