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世界人口的1/3都曾被HBV感染。全球3.5亿慢性HBV感染者中1.7亿在我国,其中大约20%要死于肝硬化或肝癌。HBV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HBV是HBV相关疾病的始动因素,只有积极抗病毒治疗才能明显改善预后。但目前尚无理想抗HBV药物。恢复健康的被感染者绝大多数是凭借自身免疫功能清除了体内的HBV。而慢性HBV感染者未能通过自身免疫功能清除HBV,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但并非每位患者都适于抗病毒治疗,免疫功能差的患者往往收不到好的抗病毒疗效。可见准确评价慢性HB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一般以谷丙转氨酶(ALT)作为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间接指标。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CTL)可以在不损坏肝细胞的情况下清除胞内HBV,该机制可能在清除胞内病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样一来,ALT是否能作为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间接指标值得进一步探讨。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只能抑制HBV DNA的复制而彻底清除HBV还要靠免疫系统。所以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疗法。但在临床上干扰素(interferon, IFN)等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抗病毒药物并没有收到理想效果,原因何在?Wieland等发现内生性IFN较外源性IFN的抗病毒效果明显增强。激发机体产生内生性免疫调节因子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检测IFN-γ、IL-4、IL-12三种免疫调节因子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的水平,分析其与ALT、HBV DNA的相关性,以了解慢性HB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并探索改善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途径。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的慢性HBV感染者及健康志愿者共62例。作为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0~59岁,平均36.1±14.5岁。慢性HBV感染者52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11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2例,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22~68岁,平均45.3±17.6岁。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其中3ml于4℃离心,1000r/min,10min,收集血清后置于冰箱低温-20℃保存待测;其余血样送检验科进行HBV DNA及肝功能检查。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参照人IL-12、IL-4、IFN-γ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说明书,每孔加入100ul标准品或待测样品,在OD492测值并根据标准孔数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IL-12、IL-4、IFN-γ的含量。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D)表示,用方差分析,直线相关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IL-12、IL-4、IFN-γ在对照组中的水平:IL-12平均水平为(18.10±12.68),IL-4平均水平为(26.72±23.93),IFN-γ平均水平为(24.83±15.46)。(单位:pg/ml) 2.IFN-γ在三个实验组中的水平:在HBV携带组的IFN-γ平均水平为(46.94±18.57),慢性乙型肝炎组为(69.15±25.57),肝炎肝硬化组为(51.59±25.82)。三个实验组中IFN-γ的水平都高于正常对照组,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位:pg/ml) 3.IL-4在三个实验组中的水平:HBV携带组平均水平为(101.55±49.63),慢性乙型肝炎组平均水平为(92.52±28.99),肝炎肝硬化组平均水平为(97.79±39.44)。三个实验组中IL-4的水平都高于正常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位:pg/ml) 4.IL-12在三个实验组中的水平:HBV携带组平均水平为(36.82±24.35),慢性乙型肝炎组平均水平为(52.03±22.54),肝炎肝硬化组平均水平为(41.23±22.10)。三个实验组中IL-12的水平都高于正常对照组;除HBV携带组外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位:pg/ml) 5.各组IFN-γ/IL-4水平:对照组中均值为(1.14±0.39),HBV携带组(0.52±0.21),慢性乙型肝炎组(0.77±0.28),肝硬化组(0.55±0.20)。对照组高于其它三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6.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分组间IFN-γ/IL-4的比较:携带组及肝硬化组均值都小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BV携带组和肝硬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HBV携带组HBV DNA、IFN-γ和ALT三者之间相关性分析:HBV DNA与IFN-γ呈负相关(r=-0.744,p<0.05),HBV DNA与ALT无相关性(r=0.281,p>0.05),IFN-γ与ALT之间亦无相关性(r=0.092,p>0.05)。8.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IFN-γ和ALT三者之间相关性分析:IFN-γ与HBV DNA呈负相关(r=-0.769,p<0.05);IFN-γ与ALT之间成正相关(r=0.724,p<0.05);ALT与HBV DNA呈负相关(r=-0.705,p<0.05)。9.慢性HBV感染者IL-12与IFN-γ及HBV DNA相关性分析:IL-12与IFN-γ呈正相关(r=0.892,p<0.05),IL-12与HBV DNA呈负相关(r=-0.361,p<0.05)。结论: 1.慢性HBV感染者IL-4和IFN-γ的水平都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FN-γ/IL-4值却较对照组降低。推测IFN-γ和IL-4两个免疫调节因子比例的失调可能是慢性HBV感染者不能清除乙肝病毒的一个原因。2.慢性HBV感染者中慢性乙型肝炎组的IFN-γ/IL-4值高于HBV携带组和肝炎肝硬化组。推测慢性乙型肝炎组免疫功能可能好于HBV携带组和肝炎肝硬化组。3.在慢性HBV携带组,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升高,IFN-γ与HBV DNA呈负相关关系。推测非细胞溶解机制可能抑制了HBV的复制,IFN-γ可能较ALT更适于评价该组患者的免疫功能。4.慢性乙型肝炎组中IFN-γ和ALT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且两者均与与HBV DNA呈负相关关系。推测溶细胞及非溶细胞机制都发挥了抑制HBV复制的作用,IFN-γ也许可以作为一个新指标与ALT共同评价该组患者的免疫功能。5.慢性HBV感染者体内IL-12水平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HBV DNA呈负相关关系。推测IL-12可能通过提高内生性IFN-γ水平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