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云南云龙天池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云南松天然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种群类型包括天然林5块样地和有明确林火年份记录的过火更新样地3个。通过对原始林样地内的所有乔木记录其胸径树高和位置,以lcm尺度对云南松胸径分级构建柱状图,研究天然云南松林年龄结构和分布情况。对样地内基干有明显火烧疤痕的云南松进行树芯取样分析,构建过火历史,分析林火与种群胸径级结构的可能关系。对过火林更新幼苗进行密度统计、更新年份确认,并记录树高和胸径。探究在易火生态系统中云南松种群是如何保持持续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火烧迹地中云南松幼苗/树密度较未过火林区有大幅升高。具体排序为:中等强度过火迹地155株/100m2>高强度过火迹地136株/100m2>低强度过火迹地55株/100m2>未过火林地4±2.17株/11O0m2。生长年数统计发现火烧迹地中幼苗/树均是在过火之后几年内更新的,即在火烧之后,云南松种群出现了幼苗补充的高峰。在经历短期的更新爆发之后,幼苗的补充量急剧下降,并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甚至出现更新间断。(2)火烧迹地更新的云南松幼苗生长速度显著优于未过火林区自然更新幼苗生长速度。在高强度过火的火烧迹地,一年生、两年生、三年生幼苗的平均高度分别为29.88±8.06cm、55.67±16.76cm、83.24±21.77cm。火后三年的高生长能达到非过火林自然更新幼苗的数倍至十倍。在火后更新高峰期更新的云南松幼苗在幼树阶段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生长速度。(3)云南松天然原始林的胸径级频率图呈连续性较差的多峰结构,在中低径级围绕首个出现在6~1Ocm附近的大高峰呈金字塔形,连续性较好;在高径级阶段,呈现规律性的高峰和间断,峰值出现的周期一般为2~4个径级。不同坡向坡面云南松种群径级结构差异明显,阳面坡胸径级数量较阴面坡要少,在中低径级的连续性更好。各龄级云南松的分布与数量关系密切。数量高峰的胸径级树木在群落地段分布较为均匀,数量少的胸径级个体则聚集分布于相对聚集。(4)对两个样地的火疤树年轮分析显示,两个样地在历史上均经历过不止一次火烧。A02号阳面样地最近一次过火痕迹为1997年附近,最近两次火烧的中间间隔约20~25年;A04号阴面样地在1990年附近,最近两次过火的中间间隔约25~30年。结果显示两个样地的第一个数量高峰径级更新的时间与年轮过火记录时间存在对应关系。表明火对云南松种群的维持有决定作用。林火在云南松的种群维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云南松种群的更新对林火有较强的依赖。周期性的火干扰使云南松种群在滇中高原得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