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工艺(Liquid Composite Molding,LCM)是最为常用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之一。相较于颗粒增强材料和短纤维增强材料而言,编织型纤维增强材料具有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LCM工艺中进行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制造。尽管该类工艺已发展近数十年,技术流程也经历过不断优化,然而其中某些制造缺陷问题至今无法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纤维织物存在特殊的微细观双尺度结构,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工艺(Liquid Composite Molding,LCM)是最为常用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之一。相较于颗粒增强材料和短纤维增强材料而言,编织型纤维增强材料具有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LCM工艺中进行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制造。尽管该类工艺已发展近数十年,技术流程也经历过不断优化,然而其中某些制造缺陷问题至今无法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纤维织物存在特殊的微细观双尺度结构,给LCM工艺中多个关键流程(如浸润和压缩)的分析研究造成了极大困难。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关键问题:1)纤维织物在微细观上存在两个尺度的孔隙,引发浸润过程中树脂的双尺度流动行为,从而使得不同程度气泡形成,最终导致产品中的微细观缺陷;2)纤维织物的力学性质跟细观的纤维束有关,而细观纤维束的变形取决于微观纤维丝的移动和变形,该多尺度结构导致纤维束的力学行为难以用普通的本构模型描述,从而使得纤维织物的压缩性能难以预测;3)缺少有效工具和方法对纤维织物进行精确的微细观几何模型构建,难以对上述多尺度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通过结合显微CT扫描技术、实验测试以及数值仿真,为编织型纤维增强材料开发微细观一体化分析工具,进而对其渗透性和压缩性开展系统性的跨尺度分析。为此,本文首先解决了纤维织物微细观双尺度的几何建模问题:在细观尺度下,基于显微CT扫描技术,开发了显微CT扫描辅助几何建模方法(Micro-CT Aided Geometric Modeling,Micro-CT AGM),通过提取真实纤维束几何信息,构建了纤维织物的细观材料孪生模型;在微观尺度下,发展了一种直接向纤维织物的细观模型中插入等效纤维丝的微观几何建模方法,同时开发了一套高度参数化、自动化的数值仿真分析套件。不同于传统关联方法(如数字图像关联——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本文基于细观材料孪生模型开发了一种新的关联方法,通过追踪该模型中纤维束轮廓点在横向压缩作用下的移动,计算出纤维束表面各点的相对轴向位移,实现了纤维织物细观变形的定量分析。随后,通过利用材料孪生模型进行流动仿真,并与实验测量相结合,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编织型纤维增强材料的横向饱和渗透性。最后,本文构建了基于慢变傅里叶系数法的缩减模型,针对圆域薄膜起皱失稳进行分析,丰富了傅里叶级数缩减单元家族,为LCM工艺中存在的薄膜褶皱现象研究提供了高效且准确的分析工具。通过上述系列研究,开发了一整套针对编织型纤维增强材料的微细观建模仿真分析平台,丰富了该类增强材料渗透性和压缩性的微细观研究工具,为LCM工艺中数个关键流程的分析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科学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与纯铝或铝合金相比,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RAMCs)因具有较高的比刚度和比模量、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良好的高温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及较好的耐磨损性和抗疲劳性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汽车及电子等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PRAMCs的应用范围被进一步扩大,各领域对PRAMCs的比强度、比刚度和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要求,由PRAMCs构成的重大装备核心部件通常
钢渣中含有多种碱性含钙矿物,使其具有较高的固碳潜力。通过碳酸化可制备出力学性能良好的钢渣建材制品,但产物碳酸钙对制品强度增长的贡献机制尚不清晰,对碳酸钙的晶体生长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自然界成岩过程。此外,碳酸化对钢渣浸出液pH的中和作用有助于提升钢渣制品的环境友好性。本文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以β-C2S及C3S为主的硅酸盐相的碳酸化是钢渣碳酸化制品强度的最主要来源,这得益于碳酸钙的生长
社交网络为用户群体提供一个利用集体思维解决具体问题的平台。众包系统可视为一个目标明确的小型社交网络,用户基于公众兴趣、公共利益自愿聚集在一起,在其中贡献感知体验、创建知识库,并利用网络的社交功能实现共同目标。共同目标包括基于集体智慧还原热点事件、利用分布式感知数据源求解大规模问题等等。基于社交网络用户感知的众包模式是社交网络与众包感知相结合的产物,满足开放式协作众包模式(Open Collabor
对流层是近地空间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大气圈层,其在全球水循环、灾害天气形成与演变、大气辐射和能量平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气温、气压、水汽、大气加权平均温度(8))、对流层天顶延迟(ZTD)和天顶湿延迟(ZWD)等均属于对流层关键参量,其中对流层延迟(ZWD/ZTD)是影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
研究目的:制备近红外响应的混合价态铂纳米颗粒,评估其体内外抗菌效果,探讨其抗菌机制。材料与方法:通过氯铂酸诱导聚丙烯酸-b-聚丙基丙烯酰胺-b-聚丙烯酸(p AA100-b-p NIPAM200-b-p AA100,PNA)配位交联形成Pt(IV)纳米凝胶,该凝胶通过引入Na BH4,使未配位的Pt4+离子还原为Pt0原子核,而配位的Pt4+离子由于配体的保护作用而还原成为Pt2+离子壳。通过亲金
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中的细颗粒物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本文研究细碳颗粒物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CNTs)吸入暴露能否通过改变小鼠肠道微生物群以及肺和结肠巨噬细胞表型,从而加剧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诱导的小鼠心脏毒性。本文阐明细碳颗粒物吸入暴露诱导心脏毒性作用的新机制,并试图为防治PM2.5诱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安全事关国家稳定发展大局。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隐写与隐写分析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隐写能够保障信息的可靠传输,然而其非法应用又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隐写分析是隐写的对抗技术,它可以有效识别隐写行为,对于加强信息监管、获取有价值情报、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实际意义。隐写与隐写分析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为了全方位地保障信息安全,迫切需要研究并创新隐写与隐写分析两方面的
先天缺牙是人类最常见的发育异常之一,根据缺牙数目可分为三类:Hypodontia即少数牙缺失,指除第三磨牙外,少于六颗牙齿的缺失;Oligodontia即多数牙缺失,指除第三磨牙外,六颗或六颗以上牙齿的缺失;完全缺牙属于无牙症(Anodontia)。根据临床表现,先天缺牙可分为非综合征型(单纯型)和综合征型,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最常见,表现为单纯的牙缺失;而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的特征是除了牙缺失之外,还
复合材料结构在复杂工况下,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并存、多物理场相耦合、宏微观交互作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结构行为难以准确预测,且目前尚未有完善的宏微观材料与结构一体化仿真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发展宏微观协同的计算均匀化方法,进而探究材料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对于准确预测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行为并探索具有变革性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面向复合材料结构的宏微观一体化分析存在如下困难:(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中国的北斗(BDS)、以及欧盟的Galileo系统。随着GPS和GLONASS的现代化以及BDS和Galileo的快速发展,新一代GNSS卫星均可以播发至少三种频率的卫星信号,多频多系统的发展为GNSS精密数据处理算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表明高精度的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