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NG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尺度的金因在催化、传感、光电,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而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围绕着具有不同表面结构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和组装、性质及金纳米粒子的应用开展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成功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结构的金纳米粒子,包括裸金纳米粒子(GNPs)、三苯基膦修饰的金纳米粒子(TPP-GNPs)和不同比例巯基丙酸取代三苯基膦后所得的金纳米粒子(MEA-GNPs),并对其进行了较细致的表征分析,TPP-GNPs具有双亲性,既可以分散在水相中,也可分散在有机相中,适合应用于不同环境中。光学分析结果显示:金纳米粒子按表面配位原子Cl-→P→S的顺序,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的最大峰位置依次向长波方向移动,且荧光信号依次急剧增强,最大增强600多倍,金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对其表面修饰分子具有强烈的敏感性。   2.研究了金纳米粒子与另一种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物质-树枝状分子的相互作用。以扇形树枝状分子(s-PAMAM)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5 nm的GNPs对s-PAMAM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GNPs对s-PAMAM存在荧光猝灭现象,随着GNPs浓度的升高,s-PAMAM的荧光强度相应降低,在GNPs的浓度较低时,纳米金的浓度与s-PAMAM荧光强度的关系符合Stern-Volmer方程。同时以s-PAMAM为模板制备了s-PAMAM包裹的金纳米点(Gold nanodots,GNDs,<2nm),并研究了GNDs对s-PAMAM荧光性能的影响,GNDs的存在使G4.0s-PAMAM荧光强度增强20多倍。金纳米粒子的尺寸影响了对s-PAMAM荧光的猝灭或增强,可根据应用需要选择纳米金作为树枝状分子的荧光猝灭剂或增强剂。   3.固相合成方法制备了单羧基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BtAuCOOHNPS),利用此单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在液相中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可以简单的制得共价连接的金纳米粒子的二聚体及三聚体。所引入的桥连分子(Tris(2-aminoethyl)amine,Tren)具有自活化作用,无缩合催化剂DIC时与BtAuCOOHNPs在短时间内作用可合成高产率的二聚体;而引入缩合剂DIC可制得三聚体,是首次在液相中利用柔性链共价组装三聚体。   4.通过调整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功能基团,可控性地组装了环状及盘状纳米复合结构,方法简单、有效。同时初步探讨了这些组装结构的形成机理及表面增强拉曼(SERS)活性,为金纳米粒子组装结构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5.利用金纳米粒子的特性,成功构建了基于TiO2纳米管阵列的纳米生物传感器。首先制备了TiO2纳米管阵列,再将金粒子通过不同电沉积的方式均匀沉积在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上,金纳米粒子促进了电极的电子传递进而提高了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电学性能。采用共价连接的方法将GOD牢固地固定于纳米金修饰的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上,实现了GOD的直接电子转移。表观Michaelis-Menten常数Kmapp为7.2 mM,此值较低表明共价固定于电极表面的GOD对葡萄糖有着较高的亲和力。本文利用纳米金介导的GOD共价固定,不仅实现了GOD的直接电子转移,提高了电子转移效率,也增加了GOD的固定率并提高了葡萄糖传感器的重复使用性及稳定性,40天后传感器的响应信号仍大于最初响应信号的92%,上述结果有利于构造和发展性能优良的以直接电化学为基础的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其他文献
清人赵翼曾指出:“古来王爵之滥,未有如唐中叶以后之甚者……是时王爵几遍天下,稍有宣力无不王者矣.”[1]道出了当时封爵远远突破常制的实情.唐朝封爵制度上承隋制,爵分九等,
期刊
唐平高昌之后不久,对高昌僧团进行了整顿,对此学界多有论述[1].本文利用二重证据法,拟对唐初西州“度僧”及官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rn一、唐初西州“
期刊
佛教论议是佛教义学发展的一大动力[1].隋唐时期,宗派佛教兴起,各宗派通过判教将不同佛经纳入自己教派理论体系之中.宗派内部对佛经教义的整合多于质疑,佛教论议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阎步克曾以中唐为界,对中国古代国家礼制表现出的整体性格做过一个大致划分,指出:“进入汉朝,儒生士人高调呼吁‘复礼’,由此中国制度史上出现了一个‘古礼复兴运动’,它延绵
期刊
该文从分析蒸发和凝结过程的基本机理入手,以克服传统太阳能蒸馏系统固有缺陷为目标,并在综合考察已有文献提出的各类新颖的太阳能蒸馏系统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如下几项研究:1)
对玄奘法师的研究,多集中在生平行事、佛学思想、译经组织与程序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译场参预人员对译经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随着研究视野的开拓与史料的深度
期刊
佛教东来中夏,先在社会上层产生影响,后逐渐在社会各阶层广泛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应对这一不断壮大的外来宗教,是世俗政权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此,强硬灭佛者有之,崇佛至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