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脾颗粒(无糖型)是根据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2册收载的健脾颗粒(含蔗糖),针对原剂型之不足,经过剂型改革而制成的中药无糖型颗粒剂。处方由党参、陈皮、白术(炒)、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等6味中药组成。一般有健脾开胃的功效;主要用于消化不畅,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中成药,临床疗效确切,市场反应良好。由于原含糖颗粒存在:1、制备参数不够完善明确:原剂型工艺中仅明确对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但对水的用量以及浸膏的密度未做明确规定。2、质量控制标准非常落后:原剂型质量标准中仅有性状和常规检查。3、服用剂量大:原含糖颗粒标准药材处方总量为1250g,加以蔗糖为辅料,共制成4375g颗粒,一次14g(相当于4g生药),服用量大,且含蔗糖颗粒不适宜糖尿病及肥胖患者服用。拟将其蔗糖用其他辅料代替制成无糖型颗粒,可显著减少颗粒的摄入,方便不同患者服用。为此,进行了无糖型健脾颗粒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提取工艺研究:以新橙皮苷为指标考察不同加水量,以制粒的难易及制成颗粒的总量为指标考察浸膏的密度,结果表明以加6倍量水煎煮较优,浸膏密度在1.24~1.28(60℃)时制粒较好。2、成型工艺研究:以颗粒的成品率、口感及流动性、吸湿性为指标,考察出制剂的处方优劣。得出健脾颗粒的成型工艺,即取浸膏,加入约830g糊精、8g甜菊素及适量80%乙醇,混匀制粒,干燥,整粒。3、健脾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无糖型颗粒质量标准研究中对处方中党参、白术(炒)、陈皮、山楂(炒)进行了薄层鉴别研究,结果增加了白术(炒)、陈皮、山楂(炒)的薄层鉴别方法。同时,采用HPLC对制剂中新橙皮苷、柚皮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所形成质量标准,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且可能更有效保证产品的临床疗效;4、健脾颗粒稳定性研究:通过室温留样观察法和恒温恒湿加速实验法考察得出结果其外观性状、鉴别、装量差异、水份、溶化性及含量测定等结果均符合本品质量标准,卫生学检查也符合规定,说明健脾颗粒在稳定性试验期间基本稳定,有效期可暂定为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