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霉素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及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黄霉素产生菌—斑驳链霉菌的菌种选育及其发酵工艺的条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通过一系列的诱变处理和筛选提高了菌种的生产能力,并确立了适于摇瓶发酵的工艺条件。 首先本论文建立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检定菌的生物检定方法,此种方法在500-2500 u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可用于黄霉素的定量检测。 分别采用紫外线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和亚硝基胍诱变的方法来筛选高产菌株,实验证明,2.5mg/ml浓度的NTG作用40分钟对斑驳链霉菌的诱变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菌种生产能力。此外,采用NTG诱变结合链霉素耐受的筛选模型,最终获得了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量分别提高了44.4%和33.7%的高产菌株NS-65和NS-32。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证明了班驳链霉菌高产菌株的发酵产物为黄霉素。 此外本论文系统考察了黄霉素的培养条件,包括种子摇瓶和发酵摇瓶的培养条件。最终确定了40ml/250ml三角瓶的装瓶量,37℃下培养30小时的种子摇瓶条件。确立了发酵条件:最适培养温度37℃,发酵周期8天,接种量5%,装瓶量40ml/250ml三角瓶,发酵培养基消前pH为7.0。 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通过碳氮源的单因子试验,确定最适碳源为玉米淀粉,生物氮素2#为最适氮源,并通过均匀设计的方法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使产量比在原培养基条件下提高了36.3%。 此外本论文对黄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首先考察了二十种氨基酸对黄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发现丙氨酸等几种氨基酸可以明显地促进黄霉素的生物合成。通过对糖酵解途径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抑制剂碘乙酸和烯醇化酶抑制剂氟化钠以及丙氨酸、柠檬酸对黄霉素生物合成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糖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酸的积累能导致黄霉素产量的提高,说明黄霉素分子结构中的磷酸甘油酯直接来源于3-磷酸甘油酸。
其他文献
传统的基于TDM的PSTN话音网,虽然可以提供64kbit/s的业务,但业务和控制都是由交换机来完成的。这种技术虽然保证语音有优良的品质,但对新业务的提供需要较长的周期,不能满足竞争日
学位
汽车行驶记录仪是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它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通过接口实现输出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可记录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多种参数及驾驶
罪刑法定原则指何种行为是犯罪以及应受何种处罚应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一书对罪刑法定原则做了系统的论述。现已成为资产阶级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
论文分析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衔接与冲突的具体情形,特别强调了冲突的三种类型和具体条款,并从执法部门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当今国际社会存在对官员从严整治的趋势,但是我国却长期存在渎职侵权犯罪轻刑化的现象,这不单是与国际潮流不相符合,也与我国的刑法基本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相冲突。作
分析预测了我国不锈钢管市场的需求情况。揭示了国外不锈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了不锈钢管的使用领域和国内不锈钢管的生产状况;指出了我国不锈钢管生产中存在的问
为给水利开发和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2009—2010年对北盘江中下游石板寨以下河段的水生生境和鱼类资源进行了4次调查。结果表明:北盘江中下游生境片断化明显,已不具备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生蒜Allium satirum L.的鳞茎,大蒜油是指粉碎后的大蒜泥经水蒸馏或有机溶剂萃取而得的挥发油。临床上用于抗深部真菌疗效好,毒性低,抗菌谱广,无耐药性。因大
采用5种大孔树脂、活性炭粉末和双氧水对杜仲叶多糖进行脱色研究。结果表明,S-8大孔树脂的脱色效果较好,在杜仲叶多糖浓度为2%,脱色速度为0.75mL/min的条件下,脱色率为97.44%
从近年来出现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出发,阐述我国刚刚颁布的《食品安全法》所面临的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从完善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的角度,提出了继续加强现有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