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胃黏膜损伤大鼠的胃黏膜病理学图片,以及大鼠的扭体次数和旷场实验的情况。通过揉腹法干预胃黏膜损伤大鼠后,并观察其胃黏膜损伤情况、扭体次数和旷场实验评分的变化。以验证无水乙醇灌胃法可制造出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以及揉腹法可有效改善胃黏膜损伤大鼠的胃黏膜状况。2、研究通过观察不同组别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下丘脑ITFm RNA及血清中ITF的含量等指标,以探究揉腹法对胃黏膜损伤大鼠改善的可能机制。方法:1实验一:挑选雄性健康SD大鼠共30只。先进行适应性饲养一周。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两组,其中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应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造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将已造模成功的SD胃黏膜损伤大鼠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模型对照组,每组各10只。腹部推拿组:造模,并予以揉腹法操作,每日正常饲食喂水;模型对照组:造模,不予以任何干预,每日正常饲食喂水;正常对照组:不做造模及腹部推拿,每日正常饲食喂水。在造模结束、揉腹法干预结束后,对大鼠的胃组织损伤情况进行肉眼观察,并通过扭体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2实验二:造模及分组方法如实验一。造模成功后进行实验室检测。取三组大鼠的下丘脑组织、血液及胃组织。检测下丘脑组织中ITFm 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液中ITF含量,并观察胃部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及胃肠局部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1正常对照组的大鼠未出现明显的扭体现象,旷场实验的水平及垂直得分较造模两组偏低。造模两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明显,扭体反应次数以及旷场实验得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揉腹干预后,腹部推拿组的扭体次数及旷场得分下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三组大鼠的胃黏膜组织进行肉眼及HE染色观察,并分析损伤部位的炎性因子分泌情况。造模两组的胃黏膜损伤明显,炎症因子含量较空白组高;揉腹后的腹部推拿组大鼠胃黏膜损伤较模型对照组轻,胃黏膜的出血点减少,黏膜皱襞相对完整,炎性因子分泌较模型对照组低。造模两组中,腹部推拿组在干预后下丘脑ITFm RNA及血清中ITF表达较模型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无水乙醇灌胃法可以成功复制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且通过揉腹法干预可以改善其行为学表现。2揉腹法可以借助脑肠轴通路,将胃黏膜损伤信息上传至下丘脑,并促进其释放ITF因子至胃黏膜以调控损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