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中的“煤矿工人”想象与西方火神——“普罗米修斯”有着或明或暗的联系,中国文学中的煤矿工人形象经历了从“地狱鬼影”到“盗火者”,再由“带火者”走向“被缚者”的变化。这是一个盗火神话从建立到破灭的过程。本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涉及煤矿工人的文本为依据,以时间顺序为划分,研究分析了百年来文学中的煤矿工人形象。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1919-1949:从“地狱鬼影”到“盗火者”。郭沫若最早将煤矿工人喻为“普罗米修斯”,将煤矿工人想象成带来革命之火的“光明使者”,但是后来的革命文学作家、左翼作家又揭示出当时煤矿工人“地狱鬼影”般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时又同路翎、苗培时等人一同将煤矿工人塑造成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煤矿工人“盗火者”的无产阶级想象,煤矿工人的想象在现当代文学中完成了从“地狱鬼影”向“盗火者”的转变。第二章,“十七年”:带火的“普罗米修斯”。煤矿工人被想象成为带来阶级斗争胜利之火、革命战争胜利之火以及生产建设之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第三章,1980年代:从“带火者”到“被缚者”。改革文学文本中的煤矿工人处于缺席状态,其他文本中的煤矿工人则逐渐走向“被缚”,80年代煤矿工人的盗火神话走向破灭。第四章,1990-:被缚的“普罗米修斯”。90年代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煤矿工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牺牲者,文学中也被刘庆邦等人还原了真实样貌,成为身体精神遭受着双重折磨的被侮辱者、被损害者,他们正是承担着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阵痛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盗火神话彻底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