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淋巴管生成及VEGF-C、VEGFR-3表达的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淋巴管生成及VEGF-C、VEGFR-3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角膜淋巴管生成机制。方法:64只健康无眼病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角膜(0d)组、碱烧伤后1d组、3d组、5d组、7d组、14d组、21d组、28d组,每组8只。取右眼为碱烧伤实验眼。应用碳酸氢钠(NaOH,1mmol/L)建立Ⅲ度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模型制作当天(0d)和模型制作后第1d、3d、5d、7d、14d、21d、28d观察点取各组大鼠角膜,制成病理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LYVE-1(淋巴管特异标记物)染色观察角膜中淋巴管生成情况, CD34(血管特异标记物)染色观察角膜中血管生成情况,同时对角膜中VEGF-C、VEGFR-3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定位及半定量检测。另取16只健康无眼病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角膜组、碱烧伤后14d组(每组8只),取烧伤后第14d及正常组大鼠角膜用于电镜观察。结果:1、正常大鼠角膜中未检测到LYVE-1及CD34染色阳性的脉管,角膜碱烧伤后第3d,角膜基质层中出现LYVE-1及CD34染色阳性的脉管。角膜碱烧伤后第14d,LYVE-1染色阳性的脉管计数达到高峰,第28d时开始消退。2、正常大鼠角膜中电镜未观察到淋巴管,角膜碱烧伤后第14d电镜观察到角膜基质层中出现淋巴管,角膜淋巴管表现为:缺乏完整基底膜,壁薄,存在重叠连接与开放连接,其管腔内无红细胞。3、正常大鼠角膜中,仅角膜上皮层基底部有VEGF-C弱阳性表达,碱烧伤后第1d VEGF-C即表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3d明显增多,主要位于角膜上皮层及基质层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及部分基质细胞、新生管壁内皮细胞胞浆,第5d达到高峰,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28d末表达弱,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正常大鼠角膜中仅角膜上皮层基底部有VEGFR-3微弱的阳性表达,碱烧伤后第3d显著增加,主要位于新生的淋巴管内皮细胞胞浆上;第5d达到高峰,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28d末表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5、VEGFR-3、VEGF-C的表达与角膜淋巴管计数(LVC)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与LVC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1)结论:1、、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基质层中出现新生血管的同时,出现新生淋巴管。2、VEGF-C/VEGFR-3可能是角膜新生淋巴管生成中一对重要的调节因子。
其他文献
批评报道困难重重,从事批评报道的记者顾虑重重,究其原因,除了外界的压力和阻力,也有新闻界自身认识上的问题。关于批评报道的一些说法和做法,乍一听颇有道理,事实上却成为某些人阻
现在我们报上预告新闻还真不少,如“气象预告新闻”、“体育比赛胜负的预测新闻”,以及“科学预测”等新闻。凡是预告、预测,总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十分准确,一种是误报或预告
一支饱 蘸激情、挥写 历史风云的 笔,从此永远 停住;一颗爱 党爱国爱民 的赤子心,仿 佛仍在燃烧 ——各界人 —各界人 士今天上午 挥泪送别中 国共产党的 优秀党员、新闻战
期刊
楼宇烈,男,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1955年毕业于上海浦光中学;同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 196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1960年7月至1979
期刊
期刊
前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先天性代谢酶的缺陷及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的缺乏,均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积蓄,形成高
随着我国网络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教学阶段的网络课程建设也在持续发展.为了能够在中职数学课程中达到混合式的网络教学目标,全面推进中职数学课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