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也要适度超前发展。长期以来,城市政府财政资金在城市基础设施总投资中始终占最大的比例,城市政府为获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惜负债累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政府如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拓宽融资渠道,如何改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经营,如何通过构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盈利模式促进项目的建设,这对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0年以来,柳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有了大幅增长,有力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投资率低,投资总量偏小,即使与南宁、桂林等区内城市相比也有差距。作为主要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内陆城市,要保持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必须找出投融资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加以改进,建立一套适合柳州市的投融资体制。本文对柳州市的投融资体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经过对柳州市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投融资方面的理论和经验,结合柳州市的实际,提出了柳州市今后在投融资方面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并在产业发展投融资体制、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政府债务风险控制体系做了专门的论述。
本文通过对柳州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科学决策、分类管理、多元融资、风险分散、监管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并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盘活存量资产和优质资源,用好增量资本,加大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