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是提供一个解释庄子的新模型,提出庄子的基本方式是以纵破横,即以个人内在心灵超离来化解多元价值冲突,最终归结为游于边际的智慧。这一模型的提出是通过对现代庄学的反省实现的。现代庄学是在中国思想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其基本特征就是中国思想的西化式整理。这种方式是中国思想进入现代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但是它的铺展也是中国思想中国性丧失和掩蔽的过程。如何面对现代性和中国性的双重要求,是当代经典解释的根本课题。本论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庄子为对象,展开这样一种解释工作的。本文不是对庄子思想体系的逻辑解析,也不是一种比较研究,而是力图通过以庄子为中心的思想流程的描述,前后映照,以勾勒庄子这部经典的基本特质。本论文分为引言,上篇,下篇和结语四部分。
引言介绍庄子研究的基本状况,并且提出本论文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上篇分为三章,集中于庄子与其思想前辈及其后学的关系上,希望勾勒庄子思想的前因后果。第一章讨论孔子和老子及惠施对庄子的影响。孔子和老子对庄子都有影响,庄子对孔、老都有批判。他不满孔子过于世俗,老子耽于道论,而是走出一条以内在通天地的路子。对惠施的批判则是庄子超越名辩思路的源头。第二章分析庄子的问题与方式。庄子有其独特的洞见,那就是对多元价值冲突性的发现,这就是《齐物论》中彼此是非问题的本质。庄子内在超离之路就是要面对这一问题,以开出一个新的存有世界出来。这是庄子以纵向超离方式破解横向的价值冲突的努力。第三章介绍庄子后学对庄子问题的进一步发展,指出由庄子到后学,再到郭象的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
下篇分为四章,集中于庄子与其最重要的解释者郭象之间,分析后者在那些地方修正了庄子,希望籍此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庄子思想的内在脉络。第四章对庄子和郭象的异同做总的说明。认为庄子是一个追寻以纵破横的思想家,而郭象则对庄子的模式进行了改造,先肯定横向的多元存有,然后又肯定文明的意义。第五章以庄子和郭象的道论和玄冥之境说为中心,讨论二者的异同。郭象的玄冥之境说是对庄子道论的有力推进,试图以一种本体境界论的方式修正道论的内在化倾向。第六章讨论庄子和郭象的伦理观念。庄子伦理观念的核心是圣人,而郭象则把这一问题扩展开了,把人的社会性考虑进去,这是其玄冥之论的自然延伸,也是其政治思想的人性论基础。第七章讨论庄子和郭象的政治、历史观念。庄子基本上是对政治失望的思想家,他从根本上拒绝政治。不过,这也留下了一些基本困惑。郭象则力图在庄学的基本思路上,解决这一困惑。他以性分为基点,以历史本体和历史迹象的区分为关键,力图在儒家和庄子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结语则指出,庄子思想既具有中国思想的基本特质,也具有其独特的洞见。庄子既指出了一条生命之路,也展开了对多元冲突问题的理论探讨。他的基本智慧就是游于边际,即通过内在生命的提升自由游走于多元存有之间,这一洞见有独特的政治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