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张翎、李彦、陈河、孙博、曾晓文、余曦等为代表的“多伦多小说家群”的崛起,加拿大新移民文学无论在数量抑或质量上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多伦多小说家群”的作品不仅描述了华人移民在移居国的爱情或奋斗经历,而且表现了新移民对生存境遇的所思所感,同时还反映了新移民所经历的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与冲突。纵观“多伦多小说家群”作品,“文化身份”是贯穿始终的需要不断探索与定位的问题。笔者试图以霍米·巴巴的杂交性理论为指导思想,采用比较研究的思维和视角,透视“多伦多小说家群”文化身份的新特征。 本文主体部分是三章,加上绪论、结语,总共五部分。具体内容是: 第一章首先以时间为序简要梳理了移民文学的阶段划分,并在继承移民文学特色基础上提出新移民文学的发展状况。接着选取“多伦多小说家群”,从客观条件、外部推力、主观原因等多方面论述了“多伦多小说家群”是加拿大新移民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然后提出本文研究的重点,在移民研究中日益凸显的文化身份问题。 第二章从后殖民语境出发,提出移民作为少数族开始发出声音,通过对华人形象的阐述来试图改变被东方学家扭曲的华人整体形象。然后从汉语写作和女性写作两方面来论述“多伦多小说家群”文化身份的建构问题,坚持在异域用汉语是移民作家表明自身存在,言说自己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作为双重边缘身份的多伦多女性作家,她们用文学形式追忆家园、宣泄情感、探索人性,以书写来反抗男权观念,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 第三章以具体的文本分析为例,从“流动性”、“杂交性”以及民族寓言的表现方式三方面来探究多伦多作家群身份建构的文本策略。“流动性”具体表现为生存空间的变换带来身份的变迁,作品人物凝视视角的“流动”变化也暗示身份的转换;杂交性包括身份和文化的混杂,“混血儿”是杂交性身份的最佳代表,它是加拿大新移民作家表现对新的文化身份定位探索与追寻的“窗口”,混杂文化是跨国界移民在与异族交往中形成的现象,它在多伦多小说家的创作中体现为对文化杂合的认同与肯定。 结语部分申明本论文研究的作用意义,并结合“多伦多小说家群”文化身份的特点,指出移民的文化身份不能被捆绑在某个地域上,正是其流动性和混杂性以及多重视野的特殊性,“世界公民”或许是新移民身份的最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