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鹃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在室内外栽培的杜鹃花易发生灰霉病,危害杜鹃的花和叶,严重影响其生长及观赏价值。本研究分离杜鹃花灰霉病的病原菌,通过显微形态特征及分子鉴定将该菌鉴定为半知菌门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s Fr.),rDNA-ITS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其与GenBank中Botrytinia fuckeliana的同源性大于99%。对杜鹃灰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5℃-30℃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2℃;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病原菌菌丝在pH值3-9的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5,偏酸性的环境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病原菌可利用单糖、二糖、多糖多种碳源,但利用能力有明显差异,以对葡萄糖的利用最好,其次为果糖、蔗糖;病原菌可利用蛋白质、氨基酸及无机氮多种氮源,但利用能力有明显差异,以对蛋白胨的利用最好,其次为天门冬氨酸,再次为硝酸钾。室内毒力测定得出了5种化学杀菌剂对杜鹃花灰霉病病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及EC50。结果表明: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菌杀净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均随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各药剂对病原菌的毒力差异显著,EC50分别为153.05mg/L、4.47mg/L、40.70mg/L、12.59mg/L,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本研究测定了两种拮抗真菌对杜鹃灰霉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两种拮抗真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真菌叶-1与病原菌对峙培养5d后抑制率为79.7%,真菌茎-1与病原菌对峙培养5d后抑制率为43.6%。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拮抗真菌的菌悬液和发酵液对杜鹃灰霉病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预防作用均好于治疗作用。在防治试验中,喷洒真菌叶-1菌悬液和发酵液的处理15d后防效分别为41.7%、44.9%;喷洒真菌茎-1菌悬液和发酵液的处理15d后防效分别为37.5%、33.0%。在预防试验中,喷洒真菌叶-1菌悬液和发酵液的处理15d后防效分别为67.1%、68.3%;喷洒真菌茎-1菌悬液和发酵液的处理防效分别为51.3%、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