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的功能及其病变的产生、发展和恢复,与它的血流变化有着密切关系,比如胃肠粘膜缺血首先引起胃肠粘膜屏障功能降低和上皮细胞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胃肠粘膜的出血和坏死,而胃肠粘膜缺血低灌注又是引起应激性胃肠粘膜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胃粘膜微循环障碍又是应激性溃疡发生的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胃肠微循环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血管内因素,如白细胞、血小板的活化、血液流变学改变等;血管壁因素,如N O与E T等血管活性物质;血管外因素,如谷氨酸释放、Ca2+内流等。而电针对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均有报道,但细胞粘附分子,如E选择素方面的研究则鲜有报道,E选择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介导白细胞在炎症和组织损伤区域的滚动,以及介导活化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的作用。为更深入全面的探讨电针影响胃血流变化的机理,我们在研究电针刺激对胃血流变化和功能活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针对E选择素变化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分为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大部分,文献综述包括激光多普勒图像诊断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E选择素与炎性损伤两篇综述,实验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方法健康SD大鼠,体重300±20g,经手术后做成胃的单一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设置电针处理组和未经电针处理的对照组,分别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电针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的血流变化的影响、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电针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的生物电(快波)变化的影响以及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电针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后胃壁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变化的影响。2.实验结果2.1电针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胃壁血流变化的影响电针组胃缺血再灌注血流灌注直观图像与对照组大体趋势相同,即结扎胃右动脉时血流量减少,而松解结扎的动脉后血流量增加。区别在于,电针组胃缺血时的缺血的程度比对照组有所降低;再灌注时,血流的恢复比对照组又有所增加,说明电针促进血液循环的有一定的作用。电针组和对照组胃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与前对照的血流量均差值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在结扎过程中,电针组在电针的全过程中血流量的减少小于对照组。25 min时电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135,P<0.05)。松解过程中,电针组血流量在电针的全过程中血流量的增加大于对照组。2.2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胃部生物电变化的影响对照组各状态下胃电幅度呈下降趋势,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胃电幅度在结扎状态下与同组松解状态比较显著升高(P<0.05),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对照组结扎状态下比正常状态的胃电快波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快波簇数的变化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电针组胃电快波簇数呈下降趋势,松解状态与同组正常状态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3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胃壁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正常组胃组织中可见微量棕黄色染色,散在表达于微血管内皮细胞;对照组胃组织中棕黄色染色颗粒表达在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小血管和大血管未见阳性表达;电针组胃组织中阳性染色反应颗粒同样表达于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密度比对照组略有减少。对照组大鼠胃组织E选择素表达面积较正常组大鼠有显著升高(P<0.01);经过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大鼠胃组织E选择素表达面积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电针组胃组织E选择素表达面积与正常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3.结论胃缺血时,激光多普勒血流图显示胃壁血流比前对照有明显的减少,胃电快波的幅度和频率比正常状态下呈下降趋势,胃壁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E选择素表达比正常组有显著的增加;再灌注时胃壁血流比前对照有显著的增加,胃电快波的幅度和频率仍然比正常状态下呈下降趋势,胃壁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E选择素表达比正常组有显著的增加。电针足三里穴后可促进胃缺血和再灌注两种状态下血流的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电针对胃电快波幅度的影响是先升高再降低,对频率变化的影响是减少,总体上对胃电活动是抑制的作用;电针组胃壁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比对照组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