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热链配送作为当前餐饮集体营养配餐的主要配送方式,要求在配餐制作完成到送达消费者之前始终将菜肴中心温度维持在60℃以上,可短时间内较好地保持菜肴色、香、味的食用品质。本文旨在研究营养配餐中蔬菜菜肴在烹饪加工与热链贮藏环节中各品质的变化规律,为整个热链配送系统的标准建设和关键技术提供基础数据。(1)以六种常见的蔬菜菜肴为研究对象,包括叶菜类、根菜类、瓜果类、花菜类四大菜系,探究55℃、60℃、65℃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链配送作为当前餐饮集体营养配餐的主要配送方式,要求在配餐制作完成到送达消费者之前始终将菜肴中心温度维持在60℃以上,可短时间内较好地保持菜肴色、香、味的食用品质。本文旨在研究营养配餐中蔬菜菜肴在烹饪加工与热链贮藏环节中各品质的变化规律,为整个热链配送系统的标准建设和关键技术提供基础数据。(1)以六种常见的蔬菜菜肴为研究对象,包括叶菜类、根菜类、瓜果类、花菜类四大菜系,探究55℃、60℃、65℃及70℃四种温度热链贮藏3 h后各菜肴营养与感官品质的变化。实验发现随着热链贮藏温度的增加,六种蔬菜菜肴中的水分含量、抗坏血酸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总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且热链贮藏的温度越高,各营养素损失速率越快。不同温度热链贮藏后各类蔬菜硬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菜心菜肴硬度变化最为明显;南瓜、胡萝卜和莲藕菜肴在四种不同温度热链贮藏3 h后外观色泽无明显变化,仍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形态,但西兰花、菜心菜肴在70℃热链贮藏3 h后外观色泽黄化严重,失去常规烹饪后的光鲜色泽,感官评分显著降低。(2)以岭南经典绿叶菜肴菜心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55℃、60℃及65℃三种温度热链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对其热链贮藏条件下各指标与感官评分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确定a*值作为热链配送下菜心菜肴货架期模型的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曲线模型以预测其热链贮藏过程品质变化。根据各函数决定系数R~2选取Logistic方程进行数据拟合,55℃、60℃、65℃三种热链贮藏温度下R~2值分别为0.997、0.988和0.987,模型拟合较好。三种热链温度贮藏条件下其预测值和真实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43%、6.81%、8.01%,可快速、便捷地预测热链贮藏条件下菜心菜肴的剩余货架期。(3)继续以菜心菜肴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蒸制、热烫、油炒和微波烹饪后65℃热链贮藏过程中菜心菜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65℃热链贮藏2.5 h后油炒后的菜心抗坏血酸保留率最低,为76.64%,且黄化严重;热烫处理的菜心在热链贮藏后抗坏血酸保留率较高,为87.72%,外观富含光泽,鲜绿色明显,感官评分最高。综合考虑选取热烫为热链贮藏条件下最优烹饪方式。确定好菜心菜肴热链贮藏条件下最优烹饪方式后,探索40 s、60 s、90 s、120 s、150 s五种不同热烫时间对菜心菜肴在65℃热链贮藏过程中可溶性蛋白、总硫代葡萄糖苷、总酚、总黄酮、亚硝酸盐及菌落总数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热烫时间的增加,65℃热链贮藏过程中各营养素含量均呈明显的降低趋势,且热烫时间越长损失率越高,其中40 s和60 s短时热烫可增加其营养物质的保留率,但热烫40 s由于时间较短不能完全杀灭蔬菜中的微生物和酶类物质,杀菌效果低于长时间热烫时的杀菌效果,在热链贮藏中期菌落总数和亚硝酸盐含量会显著增加(P<0.05),但均在国标允许的范围之内。(4)探究65℃热链贮藏条件下菜心菜肴有效护绿增脆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综合加权评分进行优化,得到回归模型为:Y=49.8445+17.4387A+0.7447B-6.416C+1.5427D-0.2918AB+4.9608AC-0.03502AD+0.0992BC-0.02159BD+0.1517CD-10.1784A~2+9.688E-003B~2-1.8734C~2-0.01625D~2。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钙浸泡液浓度0.94‰,超声波浸泡时间24.75 min,碳酸氢钠热烫液浓度1.84‰,热烫时间40.08 s,在此模型下,综合加权评分为91.98,与预测值93.94相对误差为2.08%,证明模型可行。与对照组相比,最优工艺处理后的菜心菜肴在65℃热链贮藏过程中菜梗处硬度得到了显著性提高(P<0.05),并可保持较好的外观形态,软硬适中,口感脆嫩,证明该最优护绿增脆工艺条件有效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为探究不同涂料类型废气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差异,本研究选取了 8家家具制造企业进行实地监测,对溶剂型、溶剂型辐射固化(UV)、水性、水性UV和粉末涂料等不同涂料类型的VOCs排放特征、环境影响、健康风险及低VOCs含量涂料替代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不同监测点位(车间和排气筒)中同一涂料类型的主要成分比较一致,而不同涂料类型的排放特征有明显差异。溶剂型涂料废气中芳香烃占比
齿轮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一旦出现故障,容易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从复杂的齿轮振动信号中提取出齿轮故障特征并进行诊断,从而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对于齿轮的正常运行进而保证设备的稳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稀疏分解理论,结合齿轮复合故障振动信号机理模型,深入研究了稳速及变速工况下的齿轮复合故障特征提取和诊断方法。针对现有冗余冲击调制字典存在局部型故障信号幅值提取精度不
冠心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世界范围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发现与冠心病相关联的大量基因位点,但是这些确定的位点仍无法解释相当大比例的疾病变异。而综合代谢组是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的总和,是环境因素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相互作用的下游最终产物;表观遗传修饰作为连接外部环境与内部遗传变异的桥梁,二者可能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机制上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补充
随着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对出行体验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电商行业货物流转的“最后一公里”任务增加了道路运输压力,其路用性能衰减更快。为响应人民需要,应对日渐增长的交通运输压力,越来越多道路管理部门采用热拌薄层罩面进行预防性养护,比如能显著提高路面排水、抗滑、降噪性能超粘精罩面。但由于采用超高黏改性沥青(CGN),超粘精罩面的施工温度较高,存在环境问题。为贯彻持续发展理念,本研究将温拌技术与超
近年来,纳米药物载体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递送被广泛研究,研究者们根据肿瘤细胞微环境与正常细胞的差异,设计了各种刺激响应性的纳米药物载体,这些纳米药物载体在内外环境的刺激下能产生相应的化学性质或物理结构的变化,导致载药胶束解聚,加速药物释放,从而实现药物的控释效果。单一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已被广泛报道,本文从细胞微环境的内部刺激结合光照响应的外部刺激出发,设计了具有氧化还原和光双重响应性聚合物纳米胶束,研
大豆分离蛋白(SPI)酶解改性可以将大分子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提高SPI的生物利用率和生物活性。然而酶解过程中产生的疏水性肽段以及未被完全酶解的SPI残余易发生聚集形成不溶性聚集体(SPA),使其利用率降低。本课题以提高SPI酶解效率和SPA利用率为出发点,首先对酶解液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并利用循环伏安法(CV)对酶解液中色氨酸(Trp)含量进行检测;然后重点研究了SPA的结构构象、形成
索穹顶结构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柔性张力结构体系,现已成为工程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之一,而刚性屋面在索穹顶结构中的应用,对其网格划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复合型索穹顶结构,可兼顾经济性与刚性屋面檩条铺设的合理跨度要求。以该结构为分析对象,对其找力、预应力优化及施工仿真等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了复合型索穹顶结构形式,对其进行几何构型及找力分析,探讨了内拉环的设置、环向等分数、环索圈数
在预测场景中,聚合群体中所有个体答案的预测方案优于大多数个体的方案,这就是群体智慧。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设备软件的发展进步使得衡量群体智慧越来越便利和精确,这促进了群体智慧效应评估方面的研究。在现有的群体智慧效应评估的研究当中,大多数成果集中在群体智慧效应有多大以及如何测算群体智慧效应的层面上,而对于群体智慧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少。为了了解群体智慧效应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探讨不同的聚合方法、信息提示和
癌症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和阻碍人类延长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蛋白激酶是人类基因组编码的最大的基因家族之一,在真核细胞的几乎所有主要通路,包括细胞分裂、细胞死亡、生长、分化和记忆,都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蛋白激酶是催化蛋白质磷酸化过程的酶,在癌基因对抑癌基因失活的激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激酶作为药靶的癌症治疗药物已获得FDA批准,但是很大一部分潜
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s,PEF)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创新性及可控性的非热加工技术之一,处理效果优良,加工费用相对较低,具有广阔前景。在杀菌钝酶、食品大分子修饰改性等方面已有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在酶钝化过程中发现,某些作用条件可以增强酶活性,但更深入的研究则较少。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脉冲电场技术对生物大分子的修饰作用及生产新型改性果胶,围绕着脉冲电场对果胶酶性质、构象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