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范式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b5422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能够与特定自然人相关联、反映个人特征的、具有可识别性的、能够使自然人与社会相连接的符号系统,个人信息在人类的法律保护体系中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运用以及通信技术的发达,人类步入了信息社会,人们在充分享受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其所带来的种种新的社会问题。个人信息权遭受侵犯的情形日益增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任何微不足道的信息都可能对个人信息权造成巨大的侵害,如何解决围绕个人信息的流转产生的利益冲突成为各个哲社学科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其中,法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个人信息保护权法学理论的研究,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创设,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执行机制对于个人信息权的确立、使用、处理、保护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个人信息权保护研究也成了法学领域一个热门的问题,尤其是民法领域。本文以个人信息权为论证中心,研究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调整范围的界定,梳理了域外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制度,在对我国个人保护立法的现状与不足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未来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一些建议,包括法律性质、立法模式、适用原则、特殊规则等。全文共分为五章。引言部分提出了大数据浪潮的到来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冲击,产生的新问题。第一章探讨了“个人信息”的权利基础,区分了“个人隐私权”与“隐私权”,明确了“个人信息权”的涵义。第二章主要研究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调整范围的界定。本章首先对个人信息主体的范围作出了界定,区分了自然人和法人。其后对“个人信息法”中保护的“个人信息”作了界定。第三章对个人信息的立法现状做了比较法的考察。本章梳理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三个典型国家或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概况。归纳了各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基本规律,对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构建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提供制度经验。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和存在问题。本章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对我国现存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草案和专家建议稿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上的不足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立法的不完善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造成的影响。第五章提出了对我国未来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建议。具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民法属性;第二部分在比较分析欧盟、美国等地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后,提出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适合我国国情;第三部分在分析世界各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适用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未来“个人信息保护法”适用的五项原则,分别是:信息主体同意原则、信息处理最小化原则、信息质量与安全原则、信息主体参与原则以及信息处理登记与申报原则;第四部分着重提出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应注意的几项特殊规则,包括例外与限制的一般规定、新闻报道中涉及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以及敏感信息的处理规则。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之所以有今天的盛大局面,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体制改革;二是对生产要素的解放。随着电力体制改革
文章对近年来中医外治法防治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多种中医外治法在近视治疗中的应用。中医外治疗法防治近视方法较多,临床疗效明显,使用方便、经济实用,一
《让子弹飞》是姜文执导的第四部电影作品,在2010年12月上映一周就打破了票房神话,截至下档,《让子弹飞》在当时的票房将近7亿元人民币。电影《让子弹飞》的成功,除了周润发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努力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将音乐公共艺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更
《灵枢·热病》是《黄帝内经》中专门论述外感热病的重要篇章,本文对其中所提到的针刺治疗外感热病的理论加以梳理和分析,以明确针刺的治则治法,如刺治原则、针具选择、腧穴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含药血清引起大鼠胃不同部位单个游离胃平滑肌细胞收缩的不同效应。方法按照血清药理学通法制备大鼠旋覆代赭汤含药血清,并利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得到大鼠胃
<正> 恩格思所著的《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它第一次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背景,具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不同的地区具有别样的民族风格音乐,少数民族悠久的音乐历史,孕育着灿烂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的文化,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传
基于Web2.0的各种网络媒体的出现,为网络用户提供了多种多样互动的平台,而问答类社区也应运而生。但是,随着问答类社区的发展壮大,社区中大量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回答,这样的
《苏州园林》是学习说明文的一个"标本"。每次上这篇经典之作,我总会反复问自己三个问题:这篇文章我能带给学生什么?我这样教有没有教出语文的味道?我的教学内容有没有让学生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