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趋向多元化,流行音乐、摇滚乐、话剧等外来文化和新兴大众文化借助于现代媒体的强劲推力,占据了我国文化市场的大壁江山。曾经作为人们娱乐消遣的川剧已进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剧演出市场低迷、民营职业川剧团大量倒闭、川剧演员青黄不接、观众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困扰着川剧的传承与发展。戏班、戏校和剧团曾经培养出许多川剧人才,但这些传统传承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环境的变化。振兴川剧三十余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川剧的传承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没有观众就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川剧似乎已经脱离的它戏剧的身份,而更多地倾向于一种文学作品。有些人甚至将川剧变脸、吐火等绝技视为杂技,而并不知道这些绝技在川剧表演中的作用及其本质。人们不了解川剧就很难对川剧产生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去欣赏川剧,导致川剧的观众群体急剧缩减,进而造成川剧演出市场的低迷,川剧的创作和发展便会停滞不前。演员为了生计也会另谋他业,渐渐地川剧的影响力下降,这样进一步造成观众群体缩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发展和壮大川剧观众群体、培养川剧接班人是振兴川剧的突破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川剧进入中小学校传承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广大中小学生接受川剧文化的熏陶。川剧在中小学校传承虽然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喜欢川剧,但他们都是潜在的观众。只要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进行引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川剧的兴趣。一方面可以壮大川剧观众群体,另一方面还能发现川剧“好苗子”,为培养川剧接班人寻找人才。经过调查,川渝两地川剧在中小学校传承仍处于试点阶段,并没有全面普及。有关政策还不完善,经费不充足、分配不均衡,专业师资匮乏,教材、教学计划和教案都有待完善。同时,很多学校缺乏相关经验,需要一个模式用于参考。川剧进入中小学校传承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中小学生应该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川剧,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切合。所以,本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结合调查的情况,构建了川剧在中小学校的“一主三辅”传承模式。一个主渠道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川剧;“三辅”是指三个辅助渠道,分别是在川剧社团中学习川剧、在剧团中学习川剧、在川剧培训班中学习川剧。川剧进入课堂主要从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了保障模式的运行,从政府、学校、川剧行业和家庭等层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该模式及其保障机制建立在实际的调查基础上,针对性较强、普适性和适用性较高,能够为川剧在中小学校的传承和普及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