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詹姆斯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华盛顿广场》为詹姆斯早期创作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它敏锐地捕捉到了当时的社会变迁和人的困境。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探究《华盛顿广场》的主题、表现手法、女性主义和心理现实主义等。本文旨在运用马克思异化理论来分析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引言、主体及结论。引言部分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本观点,评述了詹姆斯的成长时代背景和小说理论对该小说创作的影响,引入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简要介绍了论文结构框架。第一章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具体体现在亲人之间亲情的缺失。就父女关系而言,斯洛泼医生对女儿态度冷漠,几近残酷,一步步逼迫女儿,直至临死前异化为魔鬼式的偏执狂。就姑侄关系而言,不着边际的姑妈在凯瑟琳需要关怀和爱护之时,从不真心为凯瑟琳着想。其给予的建议前后矛盾,无非想借凯瑟琳满足自身幻想。第二章分析了人与物质的异化。对物质产生过分的依恋并将物质需求视为人生目标时,物质的性质以及人与物质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斯洛泼医生在华盛顿广场名利双收,在上流社会如鱼得水。他理所当然地认为钱能带来一节,亦认为别人追求的都是钱。而莫里斯游手好闲,费尽心机地接近凯瑟琳的原因是他认为她是能让自己衣食无忧的捷径。强烈的对金钱的欲望使莫里斯沦为金钱的奴隶,成为人的创造物的附属品。第三章进一步阐释了《华盛顿广场》中的自我异化。凯瑟琳作为一个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逐渐异化成了一部机器。她本对生活充满热情,却在多重打击下丧失了自我,对外界只有机械性的回应。本文的结论指出,通过对《华盛顿广场》中蕴含的人与人,人与物质以及人性异化的分析,得出异化在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异化角度解读《华盛顿广场》不失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探索《华盛顿广场》的种种异化表现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詹姆斯其人和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