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西伯利亚和华北三大板块的叠加部位,受到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双重影响,演化历史极为复杂,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锡林浩特地块地处于内蒙古东南部,松辽地块西南缘,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该地块夹持于西拉木伦-长春缝合带,贺根山-黑河缝合带之间,是探索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最终闭合时间和位置的关键地区。锡林浩特地块是否存在前寒武纪古老基底一直存有争议。本次研究对该地块锡林浩特杂岩中的4件片麻状花岗岩样品做了精确的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1371±8.6 Ma、1369±11 Ma、1391±8.6 Ma和1360±12 Ma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所有锆石测点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75±5.5 Ma(n=155;MSWD=2.2)。因此,锡林浩特杂岩至少有一部分是形成于中元古代,从而确定了前寒武纪基底的存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片麻状花岗岩具有较高的高场强元素含量(例如:Nb=7.2–20.4 ppm;Zr=326–442 ppm)、10,000×Ga/Al值(2.6–3.5)和Fe OT/Mg O值(4.3–4.9),属于A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上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本次研究还对锡林浩特地块前寒武纪基底之上的晚古生代沉积盖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碎屑锆石定年结果显示,晚古生代本巴图组、哲斯组和林西组砂岩来源于相同物源区,具有2.6 Ga、1.9-1.7 Ga、1.0-0.9 Ga、0.8 Ga和0.5 Ga的碎屑锆石年龄区间。林西组砂岩最年轻的一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为246 Ma,表明林西组的沉积时代延伸到了早三叠世。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晚古生代沉积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下的沉积盆地。它们的物源区与华北地台具有明显差别,但是与相邻的松辽地块和兴安地块表现出较强的亲缘性,具有中亚造山带的亲缘性。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新的认识:(1)锡林浩特地块是一个具有前寒武纪基底和晚古生代沉积盖层的古老微陆块,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早古生代增生杂岩;(2)锡林浩特地块应当来自于哥伦比亚超大陆,并且与松辽地块相连;(3)在中元古代时期,锡林浩特地块受到了全球1.38 Ga左右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其地理位置应当靠近于格陵兰、波罗的、刚果、西伯利亚以及我国的华北克拉通;(4)在晚古生代,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最终于早三叠世闭合于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锡林浩特地块也经历了这一碰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