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国家推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由此进入一个长达近50年的单位社会时期,中国的城市也由此走向了一条独特的成长之路,呈现出典型的单位特征,城市社区也主要表现为单位社区。单位社区总是依附于单位体制而存在,所以探讨单位社区必须回到单位体制上。一般看来,单位体制在新中国出现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历史原因。革命时期中共把党支部建立在连上,使政党对军队的领导力大大加强,同时在分配上,军队人员一律施行供给制。这种将政权延伸到基层单位和分配上的供给制在新中国组建经济、管理实体时自然地得到了应用与延伸。第二是体制因素。解放后,新中国推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切财产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国民成为真正的无产者,成为国家或组织的人。所以说,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单位体制的存在做出了制度上的保证。第三是出于社会资源扩充与整合的需要。新政权所接管的是一个发展落后而且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国家为了掌控财政经济和打击投机活动,对解放前各类型的经济实体采取没收或赎买的政策,国家的力量骤然膨胀,多元经济格局自此终结,具有高度同质性的单位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建国初期,单位社区曾经与法制社区齐头并进,此后,随着单位体制的不断深入,社区单位化与单位社会化的进一步强化,单位社区在上世纪60、70年代达到了成熟期,整个社会几乎被彻底单位化了,城市社区也就完全成为单位社区。文革后,国家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施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模式由计划性、指令性向市场性转变,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因此走向改制并轨的道路,有些因此破产倒闭,一部分单位社区也就分化瓦解了。与此相对应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得到发展的良机,部分城市社区又回归到街区式社区或花园式社区。从单位社区规模上看,可大到整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内部功能、配套完善的小社会,还可以是必须依附外部配套而生存的小个体。特殊体制下的单位社区,表现出与一般社区不同的特征,它具有正式性、封闭性、完善性与稳定性。单位社区作为中国城市乃至中国社会特有的社区模式,虽然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它有相当积极的一面。单位社区是一个社会细胞,它给人们的社交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单位社区里,人们相互熟悉,彼此了解,在日常的生活中朝夕相处、相互影响与依赖,这里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从人出生、成长到死亡,人与单位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中国城市社区是典型的单位社区,城市中呈条块分割局势、相对孤立与封闭的单位社区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很广泛的层面上影响或左右着城市的建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