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2016年GDP增速6.7%,连续6年处于不断降低的状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2015年底存款利率上限的取消标志着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国家放开对利率的管制,利率的决定权交还给市场,这进一步缩小了存贷款的利差,必将对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产生影响;同时信息技术的成熟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迅速抢占客户和资源,让资本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银行比较单一的业务类型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上述经济、政策环境的变化、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等都对银行的盈利有较大影响,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发展是每个商业银行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归纳盈利模式的一般类型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找到目前研究的不足以明确未来研究的重点;然后通过对我国银行的收入、利润构成及已经开展的业务类型分析得出我国当前盈利模式单一,信贷业务仍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低且业务范围较小,这种不均衡的盈利结构在当前利率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资本监管日益严苛、互联网金融不断冲击的条件下不足以支撑银行的发展,如果不改变盈利模式,银行的正常经营将受到影响,应借鉴国外已有的转型经验促使银行盈利模式向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均衡发展的方向转变,适当控制信贷业务的规模,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改变现在单一的业务结构。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收入增加对盈利的影响大小,以验证上述理论分析是否正确。选择我国在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2005年到2015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以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利息净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和中间业务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作为解释变量,以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负债结构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两者都对盈利有正向作用且中间业务比传统信贷业务对银行盈利的影响更大,这也就验证了盈利模式向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均衡发展转型的正确性。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在当前经济条件下,我国银行应该控制信贷业务规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行客户细分深度挖掘客户价值、利用信息技术控制银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