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系统化专项培训模式,以提高培训效果,促进护生短期内沟通能力的提高。研究方法1.以实习护生341名和各临床科室带教老师39人为研究对象,以《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和《实习护生临床沟通中的问题、原因及建议调查表》为工具,调查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水平,分析实习护生临床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原因,并收集实习护生临床沟通事件与沟通培训建议。2.以6省市高校教师13人、临床护理专家16人、带教老师32人为研究对象,以《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系统化专项培训模式构建评价表》为工具,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培训模式的构建方案。3.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从南京某三甲医院2009年实习护生445名中随机抽取83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设计的随机区组,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40人与对照组43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按医院以往的带教方法进行沟通能力培训,,试验组护生另以研究所设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以《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为工具,在培训开始前3天、培训全部结束后当天和培训结束后1月三次评价研究对象临床沟通能力,以自身对照与对照组对照对培训进行结果评价。以《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系统化专项培训实施过程评价表》为工具,以试验组护生为调查对象,在培训全部结束当天对培训进行过程评价。研究结果1.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整体偏低,不同学历护生沟通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习经历护生沟通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带教老师分析认为护生临床沟通中存在:缺乏沟通技巧与主动沟通意识,自信不足,缺乏专业知识,患者对护生不信任等问题。传统临床带教方式不能满足实习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需要,带教老师的带教行为与实习护生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P<0.05)。目前临床开展的沟通培训未达到预期效果。研究共收集93例实习护生临床沟通事件,并征集了122位实习护生与24位带教老师的沟通培训建议。3.在上述研究结果基础上,初步构建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系统化专项培训模式,并就构建方案进行专家咨询。研究所选专家具有较好代表性与权威性,不同专家群对培训模式的设计方案评价高度一致,培训模式方案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20位专家提出了具体建议。4.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系统化专项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两次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亦高于同期对照组评分(P<0.01),上课次数与试验组护生沟通能力的多个维度呈正相关(P<0.05),试验组本科护生与非本科护生、对照组本科护生与非本科护生沟通能力间的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培训的过程评价显示,护生对培训实施方案的评分为3.60-4.51(5分制),并对培训的实施过程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研究结论1.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整体偏低,不同学历、不同学习经历护生可进行统一培训。2.护生临床沟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沟通技巧与主动沟通意识,自信不足,缺乏专业知识,患者对护生不信任等问题。分析认为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偏低的原因包括:日常的临床带教方式不利于护生良好沟通能力的培养,临床开展的专项沟通培训亦未得到预期目标,以及护生对自身问题认识不足。根据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的建议,可构建一种基于临床工作情景的、鼓励护生参与的沟通培训模式。研究收集的93例临床沟通事件进一步展现了护生沟通过程中的问题,为将来的培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系统化专项培训模式的构建方案得到各地、各专业专家的高度认可与评价,说明该培训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培训模式具体包括: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系统化专项培训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为:实用性、针对性与系统性原则。培训以建构主义为教育理念,以行动学习法为教学方法,以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为教学模式。根据上述原则与理念的要求,选取临床常见的、共性的工作情景作为教学主题,包括:入院患者沟通,给药护患沟通,非给药护患沟通,手术前后护患沟通,出院患者沟通,儿科、危重、不良预后、发生纠纷等特殊患者沟通。每一主题安排一次培训,具体教学内容均按同一框架安排,包括:该临床情景下沟通的主要信息内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常用的沟通技巧、常见的沟通障碍与应对、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与应对等5项内容。教学过程为:课前小游戏5分钟,学生回馈10分钟,录像回放15分钟,小组讨论25分钟,课堂分享15分钟,教师反馈15分钟。4.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系统化专项培训模式提高了实习护生沟通能力,培训效果从多角度得到证明。培训实施过程得到护生基本认可。该培训模式仍可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