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心病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STE-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二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来,NSTE-ACS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抗血小板药物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在NSTE-ACS的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接受早期PCI治疗NSTE-ACS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出血风险及远期预后,探讨UA和NSTEMI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替罗非班的相对安全、有效剂量,为临床更合理应用替罗非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选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收治并明确诊断为UA的连续患者80人,明确诊断为NSTEMI的连续患者80人,所有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 CAG)检查及PCI治疗。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UA患者随机分为UA替罗非班全量组(UASD组)40人(年龄58.30±9.45岁),UA替罗非班半量组(UA HD组)40人(年龄56.75±8.28岁);NSTEMI患者随机分为NSTEMI替罗非班全量组(NSTEMI SD组)40人(年龄58.63±9.01岁),NSTEMI替罗非班半量组(NSTEMI HD组)40人(年龄57.48±8.79岁)。所有全量组患者于术后立即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于3分钟内静脉推注,随后以0.1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至PCI术后48小时;所有半量组患者于术后立即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5μg/kg于3分钟内静脉推注,随后以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至PCI术后48小时。观察四组患者基线资料,冠脉造影资料,给药前和给药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PAR),术后7天出血事件及术后10天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对所有患者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至术后180天。试验数据应用PASW20.0统计软件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合并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肌酐清除率、谷丙转氨酶、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coronary events, GRACE)评分、CRUSADE评分及入院LVEF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造影及介入结果比较:四组患者在介入血管、血栓积分、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 TMPG)及无复流发生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10天LVEF比较:与半量替罗非班比较,全量替罗非班改善UA患者术后10天LVEF有临床意义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275)。与半量替罗非班相比,全量替罗非班能进一步提高NSTEMI患者LVEF(49.48%vs.44.25%, P=0.000)。本研究发现不同剂量替罗非班与肌钙蛋白I(troponin I, TNI)是否升高对LVEF影响有交互作用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7)。4给药前、给药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PAR比较:给药后2小时,PAR较基线值明显下降,并持续至给药后48小时。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比较发现四组患者在给药后2小时PAR有统计学差异(P=0.007),其他时间点PA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个时间点重复测量比较四组患者PA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5术后7天内出血事件比较:四组患者术后7天内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1.000),小出血事件发生率全量组显著高于半量组(P=0.038)。四组患者均未发现血小板减少症。6出血风险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肌酐清除率、给药后2小时PAR<10%和替罗非班用量(全量)后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后,肌酐清除率升高(P=0.000, OR=0.855,95%CI:0.783~0.933)是出血事件的保护因素;给药后2小时PAR<10%(P=0.003, OR=7.616,95%CI:2.021~28.695)和全量替罗非班(P=0.010, OR=7.865,95%CI:1.634~37.862)是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7临床MACE随访结果:四组患者随访7天均未发生MACE,随访30天和180天累积MACE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903, P=0.204),对无MACE生存时间的Log-rank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P=0.134)。8MACE发生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入选年龄、性别、替罗非班用量(全量)、TNI阳性和出血事件后,建立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P=0.033, RR=1.067,95%CI:1.005~1.133)和出血(P=0.004,RR=4.497,95%CI:1.610~12.561)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与半量替罗非班相比,在接受早期PCI的NSTE-ACS患者中应用全量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10天LVEF,这种心功能的改善在NSTEMI患者中更为明显,而在UA患者中没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没有发现不同剂量替罗非班与TNI是否升高对LVEF影响的交互作用。2替罗非班给药后2小时,全量给药能较半量给药显著降低PAR,但在随后的监测中没有发现PAR的显著性差异。3全量与半量替罗非班比较,术后7天小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用量以及负荷后2小时PAR≤10%是7天内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肌酐清除率是出血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4无论UA还是NSTEMI患者,无论全量组还是半量组,180天的累计MACE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年龄和出血事件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5对于UA患者,半量替罗非班临床疗效并不劣于全量替罗非班,且出血风险较小,安全性较高;对于NSTEMI患者,全量替罗非班可进一步促进心功能恢复,但出血风险较大,应用时需权衡心功能恢复的获益和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