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Ⅱ)制度放置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渐进背景下,在研究资本账户开放和资本市场开放理论的基础上,对QFⅡ的运作和监管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揭示QFⅡ制度与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逻辑关系与政策链条。理论层面上,论文运用巴切塔(PhilippeBacchetta)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研究了QFⅡ对资本市场开放的多方位影响,并对引入QFⅡ制度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实证层面上,通过对韩国、印度、台湾的实证研究总结了QFⅡ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可移植性,并以台湾为典型案例,展开对将QFⅡ引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步骤、影响和政策建议等的分析,力图形成一个理论上具有说服力,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的外国机构投资者监管框架和资本市场开放的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引入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Ⅱ)将稳步和有效地改变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础条件,将会成为加快我国证券市场金融创新和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一个契机,对我国资本市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共有八章,各章的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言。简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路线、方法、重点及主要创新点,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介绍了QFⅡ推出的金融背景及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二章考察了发达国家、拉美及亚洲一些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经验,从理论和逻辑上分析和指出资本帐户开放应满足的先决条件、应遵循的进程、优先次序及可能的途径,并对多个国家资本账户开放案例进行分析,由此得出资本账户开放的一般结论,为进一步开展中国的资本帐户开放以及QFⅡ制度的相关分析做理论铺垫。
第三章探讨QFⅡ制度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关系,指出应该借鉴国际上资本账户开放的成功经验,在金融约束的条件下设计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模式与政策,人民币资本帐户开放一定要采用渐进的模式,而QFⅡ制度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一个重要举措。研究表明,虽然开放资本账户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发展方向,但中国开放资本账户会从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方面形成潜在的风险。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并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QFⅡ是比较可行的一种选择,能较好解决资本账户管理的两难——保持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改革的矛盾。
第四章选取有代表性的台湾地区、韩国、印度等开放证券市场的案例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中国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探讨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可移植性。由于受各国(地区)政府政策目标和经济环境差异的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对QFⅡ的机构类型、资产规模等的规定并不相同。一般各国都根据本国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实施对QFⅡ先紧后松、逐步放开的管制机制。中国台湾、韩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设立和实施过QFⅡ制度,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这对于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实现对外开发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第五章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研究QFⅡ对资本市场开放的影响。本章通过巴切塔(PhilippeBacchetta)模型来考察资本市场的开放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引入QFⅡ制度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的收益和风险给出经济学的解释。
第六章以台湾为典型案例,对QFⅡ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展开了对QFⅡ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行为、投资战略以及QFⅡ对汇兑、立法、证券市场监管、投资者风险偏好类型证券市场有效性等多方面的冲击的研究,并进一步应用GARCH模型(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来分析研究QFⅡ的进入及其相关制度实施对台湾股指波动的影响,检验证券市场的波动受到QFⅡ制度影响的显著性。
第七章对中国而言,中国资本帐户开放的条件还不成熟,证券市场尚不能实现完全开放,开放的策略是逐步渐进的开放。QFⅡ制度是我国渐进式开放策略下顺势而为的选择。在了解和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实施QFⅡ制度过程中一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符合我国国情的QFⅡ制度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框架进行原则与比较研究,重点对QFⅡ机构的投资行动、投资理念以及QFⅡ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践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为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各主体以及决策管理层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第八章对实施QFⅡ制度、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的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推出的QFⅡ制度尚存在诸多不足,急需进一步完善,而建立有效的外国机构投资者监管制度,对防范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风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后结合其他市场的经验,对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的QFⅡ制度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