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温州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实际中,不可避免的灾害性天气、落后的农田基础设施和配套技术难以推广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温州市水稻生产的发展。本研究结合温州市当前水稻生产实际,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播期、密度和肥料等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早稻和晚稻产量的影响,借以构建温州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温州市早稻机插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品种和育秧方式的选择,开展了播种期、播种量、秧田施肥量、大田移栽秧龄、密度、取秧量、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多项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示范,组装优化并形成了机插早稻“优选品种(中嘉早32、中早22、中嘉早17等)、适时早播(3月中旬末至4月初)、精量播种(播种量为150-200g/盘)、科学用肥(纯N 49.5kg/hm2、纯P13.5 kg/hm2、纯K40.5 kg/hm2施于秧田沟中)和湿润灌溉”的田泥半旱式塑盘育秧技术;同时,在短龄早栽和插足基本苗的前提下,减少氮肥基肥用量,增加分蘖肥用量,形成了“精细整地、短龄早栽(秧龄20d左右)、适当密植(栽插密度为24-27万丛/hm2,丛插4.9株,落地苗120-135万/hm2)、前氮后移(纯氮施用量为195 kg/hm2,施肥方法为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4:1或4:5:1)和水分促控”的高产农艺集成技术。该项技术适宜在经济比较发达、机械化程度较高、农田基础设施较好和连片规模较大的平原地区或半山区进行推广与应用。(2)温州市晚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对品种筛选、移栽秧龄、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等单项技术的多点田间试验研究,合理组装并形成了适合温州生产实际的“选用大穗品种、中苗移栽(3-5叶)、适当稀植(12-16.5万丛/hm2)、湿润灌溉和增施穗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6:2:2)”为中心的优质增产集成技术,达到了“强根促蘖、壮杆抗倒、库大源足、增穗增粒和节本增效”的效果。该项技术适宜在温州地区的晚稻种植区域进行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