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语词汇通达中,双语者只激活目标语言的词汇表征还是同时激活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呢?这一问题是双语词汇通达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据此分离出两大阵营:选择性加工理论和非选择性加工理论。选择性加工观认为双语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只考虑来自目标语言的词汇,忽略来自非目标语言的词汇。非选择性加工观则认为在词汇加工过程中,来自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都会被激活,双语者需要抑制来自非目标语言的词汇激活。对拼音文字的研究支持非选择性加工理论,结果表明双语者能够同时激活两种语言的语音表征,对一种语言的语音加工会影响双语者对另一种语言语音加工的执行。对于英文这样两种外形差异极大的文字来讲,中英双语者的语音加工是选择性加工还是非选择性加工?支持非选择性加工理论的BIA+模型认为,双语者对输入词汇的激活是根据输入字母串与心理词典的匹配程度而定的,那么两种外形差异极大的文字就不可能被同时激活。
然而中英文虽然外形差异极大,但有些语音在发音上是很相似的,那么,中英文语音加工是否存在非选择性加工的可能?本研究采用跨语言启动范式和跨通道启动范式,考察了中英文词汇的语音加工过程及两种语言间的相互影响,由此设计了三个实验。
实验1采用中英文词汇中发音完全相同型的实验材料,探讨中英双语者的语音加工特点,结果发现,在一种语言中得到激活的语音能够易化被试对另一种语言中发音相似单词的语音加工,说明这些语音表征是同时被激活的,中英词汇语音通达存在非选择性加工。
实验2采用中英文词汇中发音部分相似型的实验材料,包括首音发音相似、尾音发音相似两种实验材料,实验结果发现一种语言中语音的激活能够启动另一种语言,说明中英语音加工是非选择性的。
实验3采用跨通道启动范式,更直接地考察语音加工,被试听到一种语言的词汇,然后视觉接收另一种语言中发音相似或无关的词汇,结果发现,以听觉呈现的一语(或二语词汇)会影响到被试对视觉呈现的二语(或一语词汇)的语音加工,进一步支持了中英语音加工的非选择性观点。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中英双语者的语音通达是非选择性的加工模式。双语者对一种语言的语音表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能够易化对另一种语言中语音相似词汇的加工,表现出跨语言的启动作用。同时还发现相对于低频汉字,高频汉字的跨语言语音启动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