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身份建构的研究已成为各个研究领域的众多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话题之一,包括哲学、人类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学等等。由于研究对象,分析语料,研究目的的不同,所采用的理论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旨在运用评价理论的分析框架,探究“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五位父亲是如何建构自己的父亲身份的。通过分析五位父亲在采访中对父亲角色的描述等,为大众父亲在扮演父亲角色,处理父子关系上提供了一些启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语料取自“爸爸去哪儿”节目录制过程中节目组对于五位父亲的采访,主要采访他们在每一次旅途中获得的感想和对一些事件的描述。通过对孩子,自己以及其他相关人物事物的评价,五位父亲从不同的角度建构了自己的父亲身份。通过研究语料中所运用的评价资源,作者试图回答以下研究问题:五位父亲用了哪些有效的评价资源?通过这些评价资源建构了哪些父亲身份?以及他们是如何利用评价资源来构建自己的父亲身份的?通过对语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分析,作者探究了五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与对自己作为父亲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五位父亲所共有的特质并根据这些父亲特质提炼出了五种父亲身份。此后通过自上而下的分析对假设的五种父亲身份进行具体阐述。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每一位父亲在建构自身身份的过程中都运用了态度、介入、级差三种评价资源,其中以态度资源为主。2.研究发现五位父亲运用评价资源建构了他们作为朋友、权威、老师、学生和爱的家长五种父亲身份。3.通过评价资源的使用,五位父亲与观众建立了同盟关系,从而使他们所建构的父亲身份更加有说服力。本次研究不同于以往从第三方的角度通过实验或调查对于父亲身份进行分析的研究,而是从父亲自身的语言出发,研究父亲对自我身份的建构问题,从而为父亲身份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