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诗学中的“自然—人—文”隐喻系统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中国传统文论和古典美学中一个典型而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中国古代的文艺论者往往以比喻性的语言如“风骨”、“韵味”、“隔年下种法”、“横云断山法”表达自己的文艺思想和审美追求,而很少运用纯抽象术语。这种比喻性的语言就是“诗学隐喻”。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欧美掀起了一场隐喻研究热潮,隐喻研究被提升到认知层面。从近几年的相关著述来看,“语言、文化与认知”研究在国外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以中国传统文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隐喻表达——诗学隐喻(即作为文学理论话语的隐喻)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角度阐释其认知机制和形成原因,并将认知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原则拓展为“现实-文化-认知-语言”模型。同时,借此模型以汉语诗学隐喻为例解释现实、文化、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首先,文章从《中国文论大辞典》、《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辞典》、《文心雕龙》以及《中国小说传统技法》等资料中发现大量隐喻表达都可以归为“人”和“自然”两大源域。然后引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剖析了“人”和“自然”两个源域是如何通过映射或整合的手段与文学作品相联系的。其次,这种“自然-人-文”联系并不是人类所共享的,而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认知风格的产物。文化语言学中的文化认知、文化概念化、文化隐喻等理论和概念强调文化具有塑造认知的功能。文化群体成员的共同认知及思维方式被统称为认知风格。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认知思维方式深受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化又以儒、道文化为根本。其共同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这种“肯定人性,崇尚自然”的文化源于中华民族祖先的原始生产方式——农耕。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以人喻文”、“以自然评文”这种批评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塑造认知方式和认知风格中的作用。由此得出结论,汉语诗学隐喻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就现实、文化、认知和语言的关系而言,汉语诗学隐喻揭示了:文化源于社团早期的生产实践(即文化的体验性);人类认知具有深厚的文化根源(即认知的文化性);语言特征及表达形式受认知风格直接影响(即语言的认知性)。
其他文献
内控管理是指单位与企业为贯彻执行所指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财产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监督活动,是管控单位财务的基础工作。行政单位因担负重要社会服
20 0 0年 3月中旬 ,自福建仙游某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养殖场患败血腹水症的发病日本鳗鲡的肝脏及腹水处分离到四株细菌 ,经鉴定其中一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
大学文化是大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力量。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文化,在这种独特的文化生态影响下,不同大学培养的学生身上都会呈现出某些共同的特质。大学文化是学
目的:建立间苯三酚注射液无菌检查法。方法:薄膜过滤法。结果:按薄膜过滤法,用100ml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菌,可以进行无菌检查。结论:本
房子对中国人来说,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有着多重精神象征意义。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而地产广告也紧跟其上,繁荣发展起来。对于房地产
区域媒介形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该区域内民众的体验感和区域外游客和投资者对其的关注度和态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发展状况,因此塑造一个良好的区域媒介形象至关重要。设立雄安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新区目前还处于建设初期,其媒介形象的塑造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其“新”,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作为研究对象,《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养老问题开始为学界和社会所关注。与此同时,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村落变成社区,农民由独门独户搬进高楼大厦,邻里交往、人情往来戛然而止,日常生活被打乱,家庭养老功能被弱化。其中低龄老人刚从旧的社会角色中退出,身份虽发生改变,但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保持着农村状态,孤单封闭的楼宇生活,使其产生不适应感,让他们的养老面临许多挑战。研究主要探讨低龄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通过深度访谈从6
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的1928个含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节动词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主要探讨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同素
针对特征的加工可能适应多种加工方法的情况,在加工成本计算中考虑了不同的加工方法导致的制造资源与加工时长不同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在免疫遗传算法基础上,通过工步矩阵储存工
针对航天吸气式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对燃料能量密度、热沉、点火及燃烧等关键性能的要求。总结评述了国内外燃料性能改善的多种技术途径,如通过合成新型液体燃料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