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包括五部分内容,即前言、花蝽科成虫臭腺及雌虫交配管的形态研究、花蝽科各属间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花蝽科属及部分种的系统学研究以及生物地理分析。
在前言中介绍了花蝽科的主要特征,阐明了本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对花蝽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列出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花蝽科高级阶元的划分意见,并对各家的意见作出了相应的评价。
第二章首先对花蝽科的成虫臭腺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根据其臭腺沟缘的长度、各部分的弯曲情况、脊的有无等将科内43个属的成虫臭腺划分为13种类型;通过对该结构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成虫臭腺的特征对于花蝽科高级阶元的划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可作为花蝽科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分析时的重要特征。其次,本论文又对原花蝽属世界范围40个种以及肩花蝽属中国5个种的雌虫进行了交配管的解剖与观察,对其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据其在节间膜上着生的位置、长度、不同部分的质地和直径、扭曲程度以及管部与囊部相接处是否具有骨化环或线状小管等特征将原花蝽属40个种的交配管分成了10个型,研究中发现:雌虫交配管的形态特征在种间差别明显,而在种内变异小、特征稳定,能够作为同一属内不同种雌虫尤其是近缘种的雌虫种类鉴定的可靠依据;交配管在各属间的不同也显示了其在花蝽科属间系统发育关系推断时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首次运用支序分析软件PAUP*4.0对花蝽科(狭义)55属进行了属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根据Schuh&.(S)tys(1991)对臭虫次目科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结果,以细角花蝽科为外群,选取了77个形态特征进行简约分析,根据支序分析的结果对目前较普遍采用的Schuh&(S)tys(1991),Schuh&Slater(1995)分类系统作了如下调整:将齿股花蝽族Scolopini的两个亚族Scolopina和Calliodina分别提升成族Scolopini(sensu novo)和Calliodini(statusnov.);将点刻花蝽族Almeidini由原来的3属增至5属;将原来意义上的沟胸花蝽族分为Buchananiellini(trib.nov.)和Dufouriellini(sensu novo)两族;保留仓花蝽族Xylocorini、刷花蝽族Blaptostethini、原花蝽族Anthocorini和小花蝽族Oriini的地位和含义不变。对于族位置不明的属Opisthypselus,将其置于新的点刻花蝽族Almeidini(sensu novo)中;Solenonotus属和Zopherocoris属地位仍然待定。通过以上调整,提出了新的花蝽科高级分类系统。
第四章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和仔细观察了借自国外的各属标本之后,以本文第三章中所提出的花蝽科新的系统作为分类研究的框架,对花蝽科(狭义)已经明确族地位的54属中的大部分属进行了属征的重新描述,修正了前人对部分属属征的不恰当描述,明确了各属的界限,编制了分族、分属检索表,为各属尤其是部分自建属以来一直缺乏研究的属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对族位置待定的13属中的2属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列出了其余11属中6个属原始的属征描述;此外,还对部分属中的共计60个种进行了详细的特征描述。对于研究的每一个属、种都列出了详细的文献引证和分布,提供了大部分属代表种类的成虫外观照片或整体图以及部分种的雄虫阳基侧突图。在研究原花蝽属时,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体型、前胸背板构造、前翅色斑类型及光泽的有无、毛被的长短、腹部第二腹板或第三腹板膜质区域的有无以及雄虫阳基侧突等方面的特征,并加入40个种雌虫交配管的特征将属内分布于全北区、东洋区北部和新热带区北部的56个种分成了13个种团。
第五章分析了花蝽科(狭义)67个已知属在世界各大动物区系的分布情况,并以新的花蝽科高级分类系统为依据,探讨了9个族在世界范围的地理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花蝽科的属级阶元在东洋区和新热带区最为丰富;两大区拥有的特有属也最多。从各族的分布情况来看,Xylocorini和Buchananiellini是较广布的;Almeidini、Blaptostethini、Scolopini、Calliodini和Oriini均为较明显的喜暖类群;Dufouriellini是温带与亚热带、热带成分相对比较均衡的一族;只有Anthocorini温带成分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花蝽科在总体上仍为偏喜暖热的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