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了唐代羁縻府州管理体制变迁的情况。
第一章论述了唐代羁縻府州管理体制的建立。主要论述了其设置背景以及大致的设立过程,并论述了内部和外部两种不同的管理体制:就内部而言,由各部落的酋长担当羁縻府州的都督、刺史,实行“以夷制夷”的方针,并实行“华官参治”制度;就外部而言,则采取由边州都督府、都护府管理羁縻府州的方式。它们在管理羁縻府州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都护府是都督府的重要的补充,军事职能相对于边州都督府来说更加显著,这说明了唐朝对边疆地区控制的加强。
第二章介绍了羁縻府州管理体制的变迁,即由都督府、都护府管理羁縻府州的体制转变为节度使制度。唐初,在边疆地区驻军很少,从高宗时起,各民族由于不断发展而不甘于一直处于唐朝的统治之下,叛乱不断,边疆形势发生了变化。边防军出现并不断得到加强,睿宗景云年间正式设立节度使来进行管理,此后便广设节度使来管理边疆。这是一种完全以军事控制为主的制度,节度使体制的实施是边疆形势紧张、王朝政策调整的表现。随着节度使权力的不断扩大,边州都督府、都护府都被纳入到节度使体制当中,甚至羁縻府州本身也被纳入到这一体制当中。
第三章具体分析了羁縻府州管理体制变迁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边疆形势的变化。从武则天统治起,朝廷内部的不断混乱或动乱给了边疆各族以可乘之机,他们趁机发展壮大,不断发动叛唐活动。吐蕃的崛起、后突厥政权的建立以及东北和西南方各族的叛乱,使得唐王朝最终确立了以军事控制为特征的节度使体制。
唐朝的民族问题一直是唐朝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而,系统分析它对边疆各族统治方式的前后期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唐朝的民族状况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