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影像技术,比较尿失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静息、Valsalva和缩肛状态下膀胱颈位置和尿道、盆膈裂孔、耻骨内脏肌形态的不同,观察TVT-O手术前后患者膀胱颈、尿道等解剖结构的变化,观察TVT-O手术吊带在静息下的位置和Valsalva、缩肛状态下的移动情况,探讨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的可能解剖机制和TVT-O手术抗尿失禁的作用机制,总结吊带放置的客观超声影像学诊断标准,为今后开展TVT-O手术的术前评估、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1、第一部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改变与正常组的比较研究:正常对照组35例,压力性尿失禁或混合性尿失禁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的患者32例,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技术,在静息、Valsalva和缩肛三种状态下对盆底进行容积扫描,进行三维多断面成像,在矢状面测量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尿道长度、尿道近段长度和尿道角等相关参数,在横截面上测量盆膈裂孔大小和耻骨内脏肌厚度,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做组间比较。2、第二部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TVT-O手术前后盆底改变的比较研究:压力性尿失禁或混合性尿失禁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且接受TVT-O手术治疗且治愈的患者30例,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三个月在静息、Valsalva和缩肛三种状态下进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应用三维多断面成像技术,在矢状面测量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尿道长度、尿道近段长度和尿道角等相关参数,在横截面上测量盆膈裂孔大小和耻骨内脏肌厚度,观察患者TVT-O手术前后相关参数的变化,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做比较。3、第三部分TVT-O手术吊带位置、形态和术后疗效、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压力性尿失禁或混合性尿失禁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接受TVT-O手术的患者34例,术后三个月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分别在静息、Valsalva和缩肛三种状态下对盆底进行容积扫描,应用三维多断面成像,在矢状面测量吊带中点与耻骨联合的距离、吊带近端与膀胱颈之间尿道长度、尿道的长度、吊带横截面的宽度,三维重建吊带,测量吊带成角,观察吊带活动,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状态下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第一部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改变与正常组的比较研究:在静息状态下,SUI组与正常组比较膀胱颈到耻骨联合的距离有显著性差异(x:p=0.001,y:p=0.00);Valsalva状态下,SUI组与正常组比较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尿道近段长度、尿道膝部到X轴的距离、耻骨内脏肌的厚度和尿道角有显著性差异(p<0.05);缩肛状态时,SUI组与正常组比较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尿道膝部到X轴的距离、盆膈裂孔前后径和肛提肌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观察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第二部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TVT-O手术前后盆底改变的比较研究:TVT-O术后静息时,尿道长度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Valsalva时,尿道长度与术前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7,尿道膝部距离X轴的距离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3;其余观察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第三部分TVT-O手术吊带位置、形态和术后疗效、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TVT-O手术吊带多位于尿道远端50%-60%处,Valsalva时吊带向前下方移动并形成一定的张力悬吊尿道,不同状态下相关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经会阴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可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术前评估、TVT-O吊带位置形态的观察和术后随访,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处理。2、膀胱颈、尿道支持结构缺陷导致的膀胱颈、尿道异常活动是SUI的重要发病机制。3、TVT-O手术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有效手段,手术的疗效与吊带放置的位置和腹内压升高时形成的张力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