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蒽醌分子的合成及其在液流电池的应用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简称液流电池)是一种易于大规模部署的储能技术,适合解决风力和光伏间歇性发电的问题。在液流电池中,氧化还原活性材料(简称活性材料)蒽醌凭借其潜在成本低、“绿色”、双电子参与反应和性能可调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目前水系蒽醌液流电池可以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体系,然而制约它们应用的瓶颈主要是:1、蒽醌液流电池的性能较差,不足以和全钒液流电池竞争;2、大部分蒽醌液流电池使用昂贵的Nafion 阳离子交换膜,将推高成本;3、蒽醌分子在中性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较高,将降低电池的理论开路电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的工作是,通过碳毡电极的改性和合适正极活性材料的选择来改善蒽醌液流电池的性能。另外,设计并合成一系列低氧化还原电位的蒽醌分子,并使得价格廉价的阴离子交换膜成为中性液流电池的离子交换膜。具体4个工作如下:(1)在液流电池中,电压、效率和寿命等性能的改善可以通过电极的预处理实现。为了提升电池性能,采用600℃热氧化法处理聚丙烯腈基碳毡,并研究了不同加热时间对碳毡的影响。热处理可以改善碳毡的浸润性,并有效降低碳毡和2,6-二羟基蒽醌(2,6-DHAQ)之间的电荷转移电阻。2,6-DHAQ/K4Fe(CN)6液流电池以碳毡为电极,并在电流密度为100 mA·cm-2下充放电循环。相较于未处理的碳毡,处理后的碳毡可以使电池的能量效率从54%提高至70%以上、库伦效率从97%提升至99%左右。此外,特定条件的碳毡(CF-2.0)可以显著降低容量衰减率,每次循环仅为0.0287%,是其他条件的1/3。进一步研究容量衰减的机制后发现,在氧气存在下,CF-2.0可以将副产物蒽酮催化回2,6-DHAQ,从而有效降低电池的容量损失。通过对碳毡进行热氧化处理,可以明显改善2,6-DHAQ/K4Fe(CN)6液流电池的性能。(2)活性材料的溶解度直接决定了液流电池的体积容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的高低,因此溶解度是至关重要的参数。本工作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高水溶性蒽醌分子氯化3-((9,10-二氧基-9,10-二氢蒽-1-基)氨基)-N,N,N-三甲基丙烷-1-胺(1-DPAQCl),1-DPAQ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44 M。作为1-DPAQCl的同分异构体,氯化3-((9,10-二氧基-9,10-二氢蒽-2-基)氨基)-N,N,N-三甲基丙烷-1-胺(2-DPAQCl)在水中的溶解度则不足0.05 M。通过研究发现,两种蒽醌分子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别:2-DPAQCl分子的N-H质子给体和Cl-质子受体之间会形成分子间氢键,而1-DPAQCl分子通过非共价作用发生聚集。聚集效应会促进1-DPAQCl分子在水中溶解,而分子间氢键不利于2-DPAQCl溶于水中。对溶解度较高的1-DPAQCl进行电化学研究发现,不管是在缓冲还是在非缓冲的中性pH溶液下,1-DPAQCl的峰峰间隔ΔEpp都非常窄(小于40 mV),表明其电化学可逆性高和反应动力学快。随后选择二茂铁衍生物(FcNCl)作为液流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全电池的理论开路电压可以达到1.11 V。1-DPAQCl/FcNCl液流电池在60 mA·cm-2下能够稳定循环100次。这项工作为有关溶解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3)长时间稳定运行是液流电池实际应用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在上述1-DPAQCl/FcNCl液流电池循环后,阴离子交换膜遭到严重腐蚀,导致电池的寿命缩短。通过研究发现,负极电解液在循环后呈碱性,这可能是膜被腐蚀的诱因之一。为了避免腐蚀,将一些酸性添加剂加到负极电解液中,以维持溶液pH小于7.0。循环结束后发现,尽管观察膜的结构保持良好,但是电池出现电压效率显著降低和容量快速下降的情况。在酸性添加剂无法提高电池稳定性情况下,选择含甘氨酸添加剂的氯化亚铁(Fe(gly)2Cl2)代替二茂铁作为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1-DPAQCl/Fe(gly)2Cl2液流电池的理论开路电压为1.19 V。当1-DPAQCl浓度为0.1 M时,液流电池可以稳定运行600次循环,历时超过220 h。将浓度提高至0.5 M后,电池能够在40 mA·cm-2电流密度下循环150次。上述两种浓度条件均没有观察膜遭受腐蚀的情况,确保了电池长时间稳定循环。该工作证明了水系蒽醌-铁液流电池可以进行长时间循环,因此该类电池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4)由于固有的电化学特性(E1/2随着pH的减小而升高)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LUMO)能级较深,蒽醌分子的E1/2在中性pH条件下普遍较高。对此,设计并合成了三种低电位蒽醌活性材料(1,4-BDPAQCl2、1,5-BDPAQCl2和1,8-BDPAQCl2)。相对于一般氢电极,这些蒽醌在0.5 M氯化钾中的E1/2为-0.55~-0.57 V。低半波电位归因于以下两点:首先,C=O和H-N之间形成的分子内氢键可以削弱阴二离子Q2-结合质子的能力,提高了产物中代表低电位Q2-的比例;其次,与蒽醌相比,引入的双官能团可以将LUMO能级提高到0.22 eV以上。选择Fe(gly)2Cl2作为正极活性材料,液流电池的理论开路电压可达1.27-1.29 V。随后比较了三种蒽醌活性材料在较低浓度(0.1 M)下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发现1,8-BDPAQCl2在300次充放电循环内表现稳定。相比之下,1,4-BDPAQCl2和1,5-BDPAQCl2因发生副反应而表现出较差的循环稳定性。最后,对更高浓度(0.4 M)1,8-BDPAQCl2进一步测试,电池的循环依旧稳定,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为0.048%,每天的容量衰减为0.88%。该工作为设计低电位的中性蒽醌分子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我国更是胃癌的高发地区之一。针对胃癌,化疗是传统治疗中的一种常用手段。在化疗中,化疗药物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杀死细胞。但是,由于耐药性的存在常常导致化疗失败。而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的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所致的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有望成为治疗肿瘤或逆转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的新手段。巨核细胞白血病因子1(Megakaryocyte le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可以将化石燃料转变为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是降低CO2排放的主要手段之一。CO2运输环节将捕集压缩后的CO2运输到特定地质封存点储存,是连接捕集与封存的纽带。其中,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等优势,被认为是最经济和安全的运输方式。管道中CO2质量流量的准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新能源正在逐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30年底,我国风电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大规模新能源设备的接入致使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程度逐年提高,逐步向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趋势发展。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导致电网的控制方式和结构都有较大的改变,系统不同时间尺度的交互作用也更加复杂,电力系统出现的振荡频率范
气力输送管道内,粉体流动参数的在线准确测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但是,气固两相流的流动状态十分复杂且在火力发电厂的气力输送管道内粉体燃料浓度稀薄。气送粉体的流动参数测量是一个困扰学界和工业界多年的技术难题。声发射法基于颗粒碰撞原理,与粉体流动参数具有直接的物理关系。但是由于声发射信号中蕴含了大量的粉体流动信息,如何提取单一流动参数是研究的难点。而静电传感器检测粉体的带电情况,通过特
目的:探究分析社区产后访视健康管理计划应用于产褥期女性的效果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合计100例纳入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参考组(n=50)和观察组(n=50)。所有产妇产后均医嘱出院,参考组产褥期女性开展常规的产褥期护理,观察组产褥期女性加强社区产后访视健康管理计划,对比两组产褥期女性的母婴健康情况。结果:观察组产褥期女性
学位
随着光伏、风电等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 Generator,DG)装机规模的扩大,可控性好、运行灵活的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在电网中的渗透率逐渐提高。然而,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挤占了具有转动惯量的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组容量空间,致使电力系统面临惯量减小与调频能力不足等问题。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
[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成人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发病率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排第三,仅次于膀胱癌和前列腺癌,但致死率是泌尿系肿瘤中最高的。虽然目前外科切除是治疗非转移性RCC的金标准,但是RCC发病隐匿,早中期几乎无任何临床症状,约有30%的病例在确诊时已有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并且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内局部复
“碳达峰”和“碳中和”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指明了方向,而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需要发挥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的作用。现有燃煤发电机组系统庞大、灵活性不足,不能满足新能源发展的需求。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循环效率高、系统紧凑、热响应快,是燃煤发电系统变革性技术。目前,文献中关于燃煤sCO2发电系统已进行一些研究,多数聚焦于循环及系统层面,亟待深入开展部件层面的研究。本文围绕燃煤sCO2发电系统锅炉
超细高强贝氏体钢兼具高强度和良好韧性,是新一代先进高强钢的典型代表。钢铁材料超高强度的发展趋势对贝氏体钢组织细化和性能优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为了获得超细甚至是纳米级贝氏体板条尺寸和优异机械性能,添加合金元素、多步热处理工艺、变形和表面涂覆等各种处理手段,对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理受到广泛关注。如何采用低合金化的成分设计和有效的工艺路线,制备出兼具超高强度和良好塑韧性的钢铁材料,是一项